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市场监管领域而言,网络信息不仅反映了公众对市场行为的关注与监督,更可能成为引发社会舆论风波的源头。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重大网络信息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市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背景与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网络空间中的各类信息对市场监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监督渠道,有助于提升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另一方面,不实信息、恶意炒作等网络风险也时有发生,对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因此,制定一套科学、高效、可操作的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及时应对网络信息风险、保障市场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场监管领域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的,可能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监管政策解读、市场违法行为曝光、消费者投诉举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
三、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对工作纳入市场监管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对工作。
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信息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对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
成立市场监管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场监管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
审定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督导、考核有关单位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对工作;
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对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机构
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管局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通报、协调联络等。
监测预警组:负责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机制,实时监测互联网上的市场动态和舆论走向,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网络信息风险。
应急处置组:负责在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包括信息发布、舆论引导、风险化解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监测预警机制
(一)监测范围
网络媒体对市场监管政策的解读和评论;
市场违法行为曝光和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
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
其他可能对市场监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信息。
(二)监测方式
实时监测:利用专业的网络监测工具,对互联网上的市场动态和舆论走向进行实时监测。
定向监测:针对特定的网络媒体、论坛等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监测。
人工监测:组织专门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人工筛选和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预警机制
预警级别:根据网络信息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将预警级别分为一般预警、较重预警、严重预警和特别严重预警四个等级。
预警发布:当监测到潜在的网络信息风险时,监测预警组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响应:各相关单位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的预警响应机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六、应急处置流程
(一)信息报告
报告时限:当发现重大网络信息风险时,监测预警组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已采取的防范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单位对重大网络信息风险进行风险评估,评估主体包括市场监管局各科室、下属单位以及邀请的专家等。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应包括风险的性质、严重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领导小组应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应对措施。
(三)应急处置
启动预案:领导小组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应急处置。
信息发布: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领导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相关信息。
舆论引导:领导小组应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媒体采访、新闻发布会等方式,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关注舆论走向。
风险化解:领导小组应协调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化解网络信息风险,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四)后期处置
总结评估:在应急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预案:根据总结评估结果,领导小组应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表彰奖励: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领导小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人力保障
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单位,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能力。同时,应建立应急处置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二)物资保障
领导小组应协调相关单位,储备必要的应急处置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建立应急处置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对物资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技术保障
领导小组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
(四)制度保障
领导小组应建立健全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急预案的相关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应急处置制度、后期处置制度等,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八、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网络信息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演练
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内容应包括信息报告、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后期处置等各个环节。通过演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战能力。
通过制定和实施市场监管相关重大网络信息风险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络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保障。同时,预案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关阅读推荐:如何做好突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的监测工作?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