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乐清 滴滴 遇害 顺风车 出行 安全
受害女孩遗体发现地(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8月24日13时,乐清20岁赵姓女孩,在温州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8月25日凌晨警方抓获嫌疑人钟某,嫌疑人承认其杀人事实。随后滴滴免除相关高层职务,于8月28日宣布无限期下架顺风车服务。相关舆情量于8月25日达到顶峰。
1.1 舆情趋势
2018年8月24日,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滴滴司机钟某对其施行强奸并杀害,事件在被网络曝光之后迅速引发社会关注,@江宁婆婆、@乐清公安、@央视新闻等发布消息并分析该事件,吸引大批网民转发评论。相关舆情量于8月26日攀至顶峰,随后舆情量逐渐下降。
1.2 传播平台
关于“8·24乐清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各平台的传播量占比排行前三位的为: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
此次事件为突发性恶性事件,在微博平台上得到了最快速最广泛的传播,其讨论量在各平台中也是最高的,占比达到94.09%。此次事件中,从事件刚发生时的信息快速传送,到事后的网民热烈讨论各方责任,微博平台上充满了大量此类相关信息。事件刚发生不久,@人民日报、@钱江晚报等账号即迅速发布相关信息,使得网民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相关情况,后续的@法山叔、@江宁婆婆等大V对事件的解析评论则再次带动了网民深入挖掘事件相关背景,参与声讨滴滴企业责任缺失问题。
微信平台大量自媒体账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解析,继而成为讨论量占比第二的平台,其占比为1.91%。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声,一方面扩大了事件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也督促了政府等部门加快解决该事件,如抓捕嫌犯、事件善后、各方问责等。除此之外,大量的自媒体公众号对此事的解析也给了网民多重的观察视角,有助于更好的去看待事件中各方的责任归属。
此外,新闻客户端为本次事件讨论量的第三名,其占比为1.42%。新闻客户端拥有各大媒体资源,并且凭借各媒体独有的风格,拥有较多固定的用户。通过在新闻客户端上发布具有高权威性的信息,帮助大批用户了解事件真相。以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聚合类平台客户端为例,其上分布了大量来自其他媒体的新闻,全方位的展示了事件的最新动态与进展。
2.1 媒体报道分析
在“8·24乐清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的媒体报道中,有23%的媒体报道为传播乐清女孩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的消息,“人民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等媒体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他媒体陆续跟进并参与了报道。
20%的媒体报道拷问滴滴安全管理漏洞。5月“空姐滴滴打车遇害”事件还未平息,此时又发生恶性案件,同样是顺风车、受害人同样是年轻女性,滴滴打车的安全性再次受到了媒体的质疑。《中国青年报》认为“滴滴跑得太快,忘了为什么出发”质疑滴滴平台为了牟利,放松审核和监管,并刻意为产品营造隐含性暗示的社交情景。“澎湃新闻”认为滴滴客服在关键时刻未及时提供司机具体信息,分不清隐私权与生命权孰轻孰重!更多的媒体评论则认为没有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司机审核把关不严、失效的报警机制是滴滴目前存在最大的安全管理问题。
17%的媒体报道披露案件最新进展与细节。《南方都市报》发文《滴滴顺风车命案司机:受宠独子背56笔现金贷,开滴滴是最长工作》介绍了犯罪嫌疑人钟某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中国新闻网”发文《女孩滴滴遇害案时间轴揭大量细节》披露了具体案发经过与重要时间点;《新京报》发文《女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颈动脉断裂急性大出血致死》描述了案发经过及受害人致死原因。
15%的媒体报道关注政府多部门约谈滴滴。“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向全社会表明政府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
13%的媒体报道聚焦滴滴回应及整改措施。滴滴恶性案件频发,尽管每次都声称道歉与整改,但实际效果却已经广为社会所诟病。《新京报》分析认为滴滴出台后的整改措施仍有漏洞可钻,仍可看乘客性别。《华西都市报》评论认为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仅仅道歉与下线顺风车业务、免职几名高管并没有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只是面对众怒的暂时性措施。
8%的媒体报道批判多地滴滴交流群里的恶意言论。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是武汉、福州、无锡等多地陆续曝出有滴滴司机在聊天群中发表调侃女性或者侮辱女乘客的言论。《现代快报》认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南方都市报》直接抨击网络上侮辱乐清遇害女孩的言论,并为警方拘留发表侮辱言论者的快速行动点赞。
4%的其他报道主要关注点为“讨论滴滴实际衍生刑事案件高于公众所知”“曝光滴滴客服业务大量外包”“忧虑垄断资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
2.2 网民言论分析
8月24日,一名20岁的温州乐清女孩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时不幸遇害,再次引爆了人们对滴滴安全问题的愤怒、谴责,公众对滴滴的质疑濒临顶点。25%的网民言论传播“乐清女孩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这一消息。21%的网民言论质疑滴滴毫无道歉诚意,网民认为,每次出事滴滴都是例行性的书面道歉,CEO从不亲自出面,而且整改措施落实效果很低;在此次受害女孩出殡之时,更是派遣2个年轻员工携带营养品来“慰问”,毫无诚意。16%的网民言论起底犯罪嫌疑人人生经历,网民发现钟某是家中独子,性格内向,多次借钱创业失败,犯罪动机可能与其成长环境有一定联系。13%的网民言论披露案件细节,网民对钟某的恶行一致表达了愤慨,对受害女孩的遭遇表达了同情。11%的网民言论对武汉等地的滴滴交流群侮辱受害女孩的言论展开了批判。8%的网民言论科普女性安全打车知识,女性打车安全事故频发,部分影响力较高的网民发布女性安全打车知识,引发其他网民传播与转发。此外,6%的网民言论的主要关注点有“质疑滴滴删除之前发布的空姐打车遇害事件道歉声明”“批判湖畔大学学员‘心疼’柳青的言论”“呼吁政府加强对共享经济的管控”等。
3.1 原创及转发分析
关于“8·24乐清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的网民讨论中,转发量与原帖量接近持平,分别占51.3%和48.7%。从事发日8月24日到9月4日之间,关于该事件的网民讨论量数量巨大,其原帖占比能够接近一半,证明此次事件网民参与率极高,大量网民对事件做出了直接回应与评论。
3.2 社会情绪分析
关于“8·24乐清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的网民讨论中,负面情绪占比最高为64.4%,主要为网民对滴滴公司、嫌犯钟某的谩骂、指责等。此外,武汉等地的滴滴交流群里传出针对受害女孩的不雅言论、某微博博主声称要对受害人家属不利等等事件延伸信息,也引起大量网民的讨论与指责。本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为22.1%,主要为部分较理性网民针对各方责任归属进行理性分析,以及类似事件的横向对比等。正面情绪占比为13.5%,主要是为受害人祈祷。
3.3 关注人群地域分析
此次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全国多地网民参与讨论,热度排行前三位的地区为广东、北京、浙江。广东为沿海省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相关数据显示滴滴司机数量较多,且广东省交通厅是首批约谈滴滴的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本地网民讨论量,所以地区热度最高。北京是首都,互联网发达,网民交互频繁,网民对全国热点事件关注度较高。浙江为事发地,故网民关注度也较高。
4.1 专家点评
4.2 总结
2018年8月24日,滴滴顺风车在时隔三个月之后再次爆发重大安全事故,乐清女孩下午于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结果不出一小时便发出求救信息。最终,女孩遇害被杀。虽然,警方在接到报警信息后迅速抓捕嫌犯归案,但女孩已经去世,生命无法挽回。此事在网络上掀起舆论风潮,大批网民参与讨论,滴滴方成为众矢之的。
此事在网络上经大批网民讨论,关于事件责任归属,有多种观点,主要有滴滴纵容犯罪、警方应对不及时、女生自救能力不足等等。抛开第三种观点,前两种皆各有逻辑、且据称各有证据。
滴滴在本次事件中必然需要担负责任,但事件的发生是否全部为滴滴所造成的,则需要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滴滴的过错最重要的在于顺风车司机审核不严格、客服过于死板、缺乏紧急报警机制。第一条,审核不严格导致了品行不端或有不良前科的人员混入顺风车队伍之中,为乘客出行埋下安全隐患。第二条,客服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从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并无过错,但正是这种过度理性的冷冰冰态度间接导致了事件的最终走向,滴滴应当为此负责,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标准去优化现有客服管理制度体系。第三条,紧急报警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受害人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道自救措施,从而导致嫌疑人无所顾虑,犯下歹行。但是,实际上除了第二条为滴滴必须承担的责任之外,其他两条均存在操作上的争议。从审核机制上来强求企业去识别犯罪分子或潜在犯罪分子难度过大,不仅需要警方的配合,还需要有丰富的侦察经验作为支撑,普通企业不可能具有此种能力。另外,紧急报警机制的设立同样需要警方的配合,让警方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同样难度不小,不过此事确有必要,如能达成定能对不法分子造成强大的威慑力。
另有部分声音认为警方在此次事件中也存在不作为的嫌疑。从曝光的受害人好友与滴滴客服聊天截图来看,警方确有推诿、不作为的嫌疑。主要源于警方立案所需信息正好是滴滴这边在警方立案之后才能提供的,这就导致了双方僵持下来,警方迟迟不予立案,从而错失最佳拯救时间。事后来看,警方的部分应对同样存在过于死板的情况,性命攸关的事却被困于刻板的条款。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也有“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此番警方在事前的作为便是法理有余,人情全无。鉴于此,望警方今后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报警机制,一同为公众出行创造良好、安全的环境。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