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3·15晚会 央视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大众途锐 珠宝店骗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3月15日20时,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多个部委联合举办的第28届3·15晚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晚会的主题为“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主要曝光了大众途锐发动机易进水、山寨核桃饮料、珠宝店抽奖骗局等,引起网民热议。相关舆情量在3月16日到达顶峰。
在201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事件中,食品行业被曝光4起,其中1起关于打假,另外3起是关于辟谣。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和政府共同关心的话题。各类山寨食品不仅损害了正牌商家的经济利益和名誉口碑,同时不达标的卫生状况也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关于食品的各类谣言在民间流传,让一些原本安全的食品被打上有害标签。
建筑建材行业被曝光2起,这类事件都是由于偷工减料造成的,建筑建材的偷工减料会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另外,汽车、共享单车、奢侈品、安全防护、电子电工等行业各被曝出1起。其中,汽车、安全防护和电子电工涉及民众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共享单车属于新兴行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奢侈品行业利润丰厚,相关的欺诈行为屡禁不止,应该是重点监管的对象之一。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行业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暴露的问题也让人触目惊心。无论是对于传统行业,还是对于新兴行业,都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不法行为严惩不贷;对于不科学的流言要及时辟谣,以免相关产业受到冲击。
2018年3月15日20时,央视第28届3·15晚会准时上演。在今年的晚会中,大众途锐发动机易进水、共享单车押金难退、山寨饮料横行、商场刮奖存骗局、“黑心”水管用“再生料”、道路标线反光效果不达标等问题纷纷“上榜”,引发舆论广泛热议,媒体报道量和网民讨论量皆于3月16日达到高峰。3月18日晚,对于3·15晚会曝光的途锐缺陷问题,大众汽车对外发布《致大众途锐车主的信》予以回应,“人民网”“观察者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作跟踪报道,媒体报道量小幅上涨。
有关央视3·15晚会的信息中,传播量位居首位的平台为微博。随着3·15晚会的曝光,@央视财经、@新浪财经、@凤凰网视频等媒体微博及@互联网信徒王冠雄、@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IT互联网大佬等大V博主持续不断地关注并发布相关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转评,推进相关事件不断传播扩散。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事件中,新闻客户端的传播量超过新闻网站,位居第二。基于手机用户的极速增长,新闻客户端发展迅速,在依托母体资源优势的同时,通过信息推送、用户订阅、离线阅读等功能迎合当下大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快速将相关信息传达给民众。
央视播出3·15晚会以来,山寨食品、问题汽车、行业圈套等问题被曝光,引发大量媒体的关注。29%的媒体聚焦央视3·15打假曝光名单,“中国新闻网”、“环球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发文,对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产品与问题商家进行一一罗列,提醒市民谨防上当。
23%的媒体建议严厉打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新蓝网”分析认为,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核桃花生”等一系列山寨食品畅销农村,严重危害农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应严厉打击整治,同时也需要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防范意识。
19%的媒体关注途锐“进水门”后续解决方案。“中国网”“红商网”等媒体针对进口大众途锐汽车被召回的进度、CEO冯思翰致歉、开设途锐售后服务“专属通道”等后续解决方案进行了跟踪报道。
16%的媒体质疑3·15晚会的公信力下降,“搜狐汽车网”发文指出,央视作为大家心目中的权威媒体,其更应该站在客观、公证的态度上去策划和执行3·15晚会。但可笑的是,从2015年的大众速腾断轴,和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田CR-V机油门事件,先后两次出现类似原本以为会被点名的车企和品牌车型,却在晚会开始前做了广告,这显然难以摆脱充值的嫌疑。
此外,9%的媒体解析3·15晚会举办的意义,“易车网”发文认为,3·15晚会并不是一个“告状大会”,它需要通过几件最典型的案例来打击震慑相关企业或个人,并引导和提供品质消费,做好售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的品质生活贡献美好之力。另外4%的媒体还关注“3·15晚会的漏网之鱼”“历年3·15晚会汽车曝光合集”等话题。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期开场,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对此发表了相关评论。36%的网民关注了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乱象,部分网民还结合自身消费、维权经历进行了评论。26%的网民关注涉事企业的回应及处理情况,其中大众汽车发表了声明向消费者致歉并对问题汽车进行召回,执法部门对曝光的店铺、厂家等进行了综合执法是网民关注的重点。
19%的网民质疑3·15晚会存在选择性曝光,主要的观点包括:忽视近期消费者维权热点、质疑中央电视台被部分企业成功公关、认为晚会过多关注养生偏离了主旨等。12%的网民积极宣传消费维权知识及途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律师、媒体人就消费者维权发表了微博或评论,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此外,7%的网民就晚会式打假、维权成本高、产品质量问题等发表了一些评论,还有部分企业微博开展了借势营销。
由上图可知,网民对央视3·15晚会发表的言论,各部分情感占比较为接近。中立观点主要体现在针对央视3·15晚会的一些客观的话题上,传播量较大的话题是央视3·15晚会预测、央视3·15晚会看点总结。
正面的观点体现在支持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行动,点赞有关部门积极处理违规违法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微博还通过点评央视3·15晚会开展了借势营销。
负面观点主要是部分网民发表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倾向的观点,质疑央视3·15晚会存在选择性曝光,认为中国式打假有灰色利益链,吐槽个人遭遇的消费陷阱及维权难等。
由上图可以看出,北京的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广东和山东。北京、广东两地民营经济、互联网经济较为活跃,从业人员对产品质量、消费者维权等话题较为关注,北京、广东的媒体对央视3·15晚会报道较多,推高了两地网民对央视3·15晚会的关注度,故北京、广东的网民对此事关注度都较高。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省枣庄市多家企业大量山寨核桃露、核桃花生饮料、杏仁露的行为,故山东网民的关注度也较高。
众所周知,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举行之日,每年的晚会,都会因为集中曝光一系列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今年的3·15晚会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不为人所熟知的“地下给水管道”“交通标线涂料”等公共领域的产品,以及“西瓜注水”“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等谣言上。虽然少了很多可看性,但其重要程度却丝毫不逊于以往曝光的“猛料”,这样的事件更贴近大众生活,易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但媒体资源有限,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对于侵权的执法不能把希望寄托在3·15晚会上。维权不是只靠3·15,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这种一年一度的维权狂欢难以保障每个人的权益,警示效果寥寥。大众的力量才是解决的根本,维护权益需要每个人每一天的意识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保持良好的消费意识和高度的维权意识,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3·15晚会曝光问题线索的事后查处绝不能仅限于“后续处理”,围绕每年一届的3·15晚会所展开的对消费侵权问题的曝光、调查及依法处罚也并不能当作加强消费维权、构建诚信准则的终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有关部门还要切实把消费维权放在市场监管的核心位置,完善制度规范和市场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监管执法与经营者自律相结合,严打无良黑心商户,努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3月22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