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霍金去世 时间简史 黑洞 果壳中的宇宙 霍金辐射
(图片来自网络)
简介: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霍金去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相关舆情量在3月14日达到顶峰。
一、霍金的一生:坎坷与荣耀并存
二、传播分析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各大媒体回顾其科技成就、悼念科技巨人的离世,网民借助新媒体等途径,对霍金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相关舆情量在3月14日当天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
由上图可知,全网关于“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信息中,平台传播量排行前三的依次是微博、论坛、新闻客户端。微博以其时效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成为话题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场所。有关“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网民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内容进行悼念。霍金的微博最后一条定格在了2017年11月24日,他在这条微博上说,“我很高兴就@TFBOYS-王俊凯提出的优秀的问题做出一个视频回应。他的提问让我看到了中国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和好奇心。我希望,当你们追求科学以及其他创意时,如此的好奇心和自信可以延续下去。”霍金与@TFBOYS-王俊凯的微博互动吸引众多网民关注,微博上关于“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讨论量居高不下。
具有较高互动性的论坛成为网民讨论霍金科技成果、思想观点的聚集地,霍金去世的消息使得网民重新回顾其突出的物理学成就和发表的观点、预言等,大量网民在论坛中讨论霍金的相关学术理论对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客户端以其便捷性、及时性成为民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今日头条”“手机搜狐网”等新闻客户端不断推送各种有关“霍金去世”的文章,使得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一信息。
三、倾向性分析
3.1 媒体报道分析
生于伽利略忌日,卒于爱因斯坦生日,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引发35%的媒体报道。霍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身为“渐冻人”却完成诸多科技巨著,留下经典而不朽的理论和著作——“奇点定理”“黑洞”“霍金辐射”《时间简史》《大设计》《果壳之宇宙》……这些让世人震惊的理论与著作都是霍金在患病后的成果,31%的媒体围绕霍金的生平经历、取得的成就等展开报道。霍金曾被媒体誉为“科学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他的离世受到全球关注,各界名人和机构纷纷表示悼念。其中,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剑桥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降半旗悼念霍金,各地对霍金的悼念引发19%的媒体关注。10%的媒体兴趣集中在霍金的三次访华经历,霍金曾先后三次来到中国,并两次登上长城,每次来华都会在中国掀起一股“霍金热”。5%的媒体报道“缅怀霍金刷屏”、探讨霍金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等。
在有关“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网民言论中,32%的网民集中传播有关霍金去世的消息。全身瘫痪的霍金,一辈子困于轮椅,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物理的钟情,霍金的去世意味着人类世界永远失去了一个有趣的天才,27%的网民对一代科学巨匠陨落表示哀悼。作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对黑洞和宇宙本源的研究为人类世界和科学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霍金去世后,其生前的著作、思想理论等被再次放到网络上传播,19%的网民对霍金的成就保持热议。霍金生前曾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5季第21集中客串,在剧集中,霍金本色出演,以客座教授的名义来到谢尔顿所在的大学授课几周,引发14%的网民关注,霍金去世后,有网民惋惜称“《生活大爆炸》里再也看不到霍金和谢耳朵互怼了”。另外8%的网民主要关注金星吐槽网民盲目悼念霍金、传播霍金精彩语录等内容。
由上图可知,在网络平台关于“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相关言论中,10.5%的网民借由网络平台发表原帖表达哀悼和惋惜,传播霍金的不凡成就和传奇人生。89.5%的网民以转帖的方式进行传播,扩大话题传播范围、增强了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广东的网民对该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北京和江苏。2017年由霍金出任形象大使的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全国巡展第一站定于广东深圳,给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霍金的机会,活动在当地反响强烈,而且广东各层面人群分布丰富,网民基数较大,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因此霍金去世引发了广东网民的最高关注度。霍金生前三次访华均到访北京,其中两次登上长城,在国内尤其是北京当地影响强烈,故北京网民对该话题较为关注。霍金一生在科技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其理论和研究在各大高校影响广泛,江苏省高校数量众多,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江苏省高校共166所,在全国各省市大学数量排行榜中稳居第一,211高校14所,数量仅次于北京,故江苏网民对此事比较关注。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言论中,持正面态度的言论占63.1%,主要集中在缅怀这位对社会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对霍金的才华和科研精神表示钦佩。21.4%的言论体现中立态度,主要内容包括探讨霍金生前的思想和理论、呼吁理性缅怀逝去的科学家,认为盲目跟风刷屏悼念并无意义。有15.5%的网民言论呈现负面态度,主要包括批判霍金的部分观点、预言不切实际、认为霍金的部分理论是在误导公众等。
霍金去世的消息能够引发舆论热议,背后有网民跟风“悼念”的原因,新媒体出于对热点的追逐,带动了网络上“点蜡烛”“哀悼”等刷屏式的内容出现。而真正推动这一事件“刷屏”的原因,在于霍金曲折坎坷又精彩传奇的人生经历。“渐冻症”“黑洞”“霍金辐射”,可以说,围绕在霍金身上的话题,任何一个都极具讨论空间。
21岁时就罹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霍金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能靠轮椅行动,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探求宇宙真谛和科学真理。“酷爱恶作剧、天性乐观、虽然使用人工合成声音却喜欢讲冷笑话”,这是剑桥大学同僚们对霍金的印象,而他在公开演讲中生动、风趣的表现更是让世人记住了一个幽默乐观的霍金。霍金去世后,他所在的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发表悼文称:“在这里他永远都是‘斯蒂芬’——他那恶作剧般的幽默感总能让饭桌上的气氛高涨,也能让他在学院的派对上兴奋地飙动轮椅。”身患重病但对生活保持乐观、开放的姿态,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霍金留给所有人的精神遗产。
霍金凭借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超凡的科研才华,提出了以“黑洞”为代表的一系列宝贵思想,其著作《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时间简史》出版后,霍金曾在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向大众发表多场公开演说叙述时间起源、宇宙终结、时光旅行,给世人带来巨大轰动。霍金去世后,他的这些理论、著作仍然在启发人们思考宇宙本源、探索未来的道路上闪耀光芒。
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对科学家真正的纪念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朋友圈和微博的蜡烛上,霍金对待人生的豁达乐观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而传承科学精神、接力研究成果更是对逝者的最大告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3月21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