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舆情报告 >>正文

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

2018-01-29 09:57 作者:蚁坊软件 浏览次数:26563
"速读全网"舆情,了解传播路径,把握发展态势——点击试用鹰眼速读网全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

网络标签:教师  扒门  高铁  规则  拦截  师德  堵门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1月8日,@7维视角在微博平台发布一则有关“女教师高铁扒门”的视频片段,9日,相关视频在网络疯传,遂引发网民关注与热议。事发于1月5日,安徽合肥站,涉事女子罗某系合肥市某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已从教近20年。罗某因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被公安机关处以2000元罚款,同时被所在学校责令停职检查。相关舆情量在1月10日达至最高峰。

一、事件梳理

二、传播分析

2.1 舆情趋势

 

1月9日,一段时长3分50秒的女子阻拦高铁发车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涉事女教师罗某在合肥站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经多次劝解仍强行扒阻车门。1月9日下午,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对其做出停职检查决定。舆情量于1月10日达到最高峰。@澎湃新闻@头条新闻@今晚报等各大知名媒体官微纷纷发布女教师挡高铁门的消息,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评论,舆情热度直线飙升。此外,1月10日,“人民网”《北京青年报》《解放日报》等媒体对女教师高铁扒门也及时进行了报道,使得舆情量迅速达到顶峰。网民纷纷对女教师的行为进行谴责,发表“认为其行为不配为人师表”“没有给孩子起到好的榜样”等言论,同时,小部分网民质疑铁路规章制度设立不够人性化。1月12日后,事件舆情热度逐渐回落。从舆情趋势图可以看出,该事件符合一般突发舆情事件迅速爆发、逐渐回落的传播规律。

2.2 传播平台

 

在“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中,微博占比78.78%@头条新闻(媒体官微)、@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资讯类博主)、@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大V)等不同类型的博主纷纷发布该事件的相关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舆情热度急剧上升。微信占比7.53%,事件一经曝光,多家微信公众号就此事件进行深度点评,“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不守规则毁掉孩子”“中国社会对规则的漠视”“别把熊孩子留给社会教育”等话题引发网民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观念的深思,但由于微信私密性强、安全性高,信息传播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舆情并没有在微信大面积爆发。新闻网站占比6.57%,虽远远低于微博,但媒体以其客观性、权威性对事件进行了及时的报道,提高了该事件的舆情热度。

三、舆情焦点

3.1 媒体评论

“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中,38%的媒体赞同严罚“高铁扒门”式任性行为。“东北新闻网”的评论文章称面对频发的“堵高铁车门”事件,特别是春运高峰即将来临,更要重拳严罚,决不能姑息,更不能让这样的行为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形成仿效效应。舆论在谴责女乘客没有规则意识和没有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提出疑问:高铁为什么就不能等人?25%的媒体科普了相关知识。“央视网”的评论文章称高速铁路的枢纽就是多条高速铁路交汇的点,所以一条高铁线路晚点,就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高速铁路,甚至影响到整个高速铁路网。“扒门事件”虽然事不大,但体现了相关人员应急处置的不足,这才是让人真正担心的,22%的媒体建议铁路部门深刻反思。《东方今报》的评论文章称铁路部门应多在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上下功夫,如果依旧秉承普铁公交时代的思维惯性,不能跟上高铁时代升级了的安全要求,应急处置还停留在老节奏上,则类似的事件难免不会重演。高铁扒门的确有错,但是人肉搜索、大肆曝光个人信息也同样越过了红线,9%的媒体提倡法治社会下保护公民隐私。“搜狐网”的评论文章称我们不是要保护这位女教师的违规行为,而是要坚决保护一个法治社会下公民的隐私。任何时候,对违规者的惩戒,都应建立在规则之内。另外,4%的媒体呼吁就事论事预防“舆论暴力”。《解放日报》的评论文章称如果涉事双方都能处理得当,本来未必会有严重后果,也犯不着引发如此舆论众议。不是说涉事女子不能批评,而是只要就事论事,在法律框架内批评探讨。此外,有2%的其他评论关注教师队伍中持续开展法治师风教育势在必行、宣传工业社会常识思维等。

3.2 网民观点

“女教师高铁扒门”事件中,有37%的网民对该女子的行为表示谴责,认为该女子拦高铁门,无视他人权益,已经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再者其身份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影响恶劣。随后女教师“喊冤”的回应加剧了网民对其声讨的声浪,引发舆情热潮。针对相关部门给予该女教师的处罚,22%的网民不满处罚结果,一类是认为女教师的社会影响太恶劣仅罚款2000元过于宽容,起不到真正警示作用,另一类则是认为学校给她停职处分过重,不妥当。在此事件中受到质疑的还有各相关人员和部门,包括乘警乘务不现场执法属于渎职、执法部门没起到作用、铁路部门不够“灵活”等,此类观点占19%。通过这件事情,15%的网民认为社会规则意识需要加强,社会规则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规矩不容逾越,规则的刚性约束和权威需要全社会共同敬畏。另有7%的网民发表了其他观点,主要有“网络暴力影响了女教师及其家人的生活”“个别媒体报道不负责任”等。

四、关注人群地域分析

由上图可以看出,北京的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安徽。具有上百万粉丝量的北京媒体博主如@央视新闻@法制网@中国经济网对该事件加以关注,引起大量北京网民热议及转载,扩大了该事件的传播影响面。上海地区的网民关注度也较高,主要是因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表“哪个车上的乘客一脚把他踹出去,我关门就走”的言论激起了上海网民的讨论热情,纷纷转载扩散,提升了该地网民的关注度。由于此事件发生地在安徽合肥市,安徽网民在事件的发酵期和活跃期都保持了密切的关注。

五、启示

罗某扒高铁门的行为遭到多数网民及媒体的谴责,同时也遭到了罚款及停职处理。网民大规模参与讨论,说明人们对公众环境监督的参与意识有所增强,但此事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罗某践踏规则无法容忍,但这不能成为其他人罔顾法律的理由,任何时候,对违规者的惩戒,都应建立在法律及规则之内。网民对罗某人肉搜索,大面积曝光个人信息,就已经超越了红线。2017年新修订的《民法总则》明确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该法第111条规定,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强调“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此外还特别规定,提供个人信息要“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

不仅如此,有一些媒体在传播罗某扒门视频的时候,也未对罗某面貌进行模糊处理,这无疑助推了网民对罗某的人肉搜索,是极不负责任且缺乏媒介素养的体现。身为媒体,更应当懂得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而不是为了追求传播效果罔顾其隐私。

在此事曝光后,也出现了制造谣言并煽风点火添油加醋的现象,加深了网民对罗某的憎恶。1月11日,一条题为“扒车门阻高铁事件再发酵”的信息在网络传播。该信息称,女教师的老公是刑警大队长,没有买票,已被公安部免职审查,女子的行为导致三百趟火车时间重新调整等内容。经调查核实,该信息系谣言。发帖人戴某某已被合肥市警方查获。当下互联网环境传播渠道多元,谣言由于内容劲爆,传播速度非常快,即使造谣者被查获,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也是无法评估且不可弥补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报道中关键性信息出现偏差,铁路方说这个行为“致列车发车晚点”,但据后续报道得知,其实并没有,因为列车本就已经确定晚点,并要停靠15分钟,起冲突时还没到发车的点。在纠缠了几分钟后,罗某丈夫还是进了站,顺利上了车——那是列车停靠的第14分钟。之后,列车按计划发车了。虽然真相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得知真相后的后续报道不应烂尾,其报道量也要跟上之前的步伐,不然公众对此事的认知会依然停留在之前的报道上。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1月24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

热门文章 换一换
舆情监测关注问题换一换
舆情监测公司排名 舆情分析 舆情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全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 舆论 舆情监测平台 互联网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热点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舆论聚焦 中山大学张鹏 超强台风山竹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微博传播分析 网红直播 手机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热点事件 舆情搜索 舆情预警系统 近期舆情 舆情报告 舆情 免费舆情软件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是什么意思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案例分析 专业舆情监测 媒体舆情监测 药品安全事件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洁洁良 乐清女孩 新浪微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19网络舆情事件 山东寿光水灾 社会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报价 新浪舆情 手机舆情监测 近期舆情 网红直播 舆情事件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社会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报告 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分析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网络舆情监控软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是什么意思 免费舆情监控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 政务舆情 什么是舆情 新华网舆情在线 舆情监控系统 互联网舆情分析 社区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网络舆情管理 人民舆情监控 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监控 涉警舆情 鹰击 鹰眼舆情
标签云 换一换
舆情平台 舆情监测软件排名 舆情治理 网络舆情治理 舆情预警 互联网舆情监测平台 舆情监测平台 舆情态势 舆论态势 舆情事件 舆情查询 农业舆情 农村舆情 属地舆情监测 互联网舆情分析 地方舆情 民生舆情 老年人保护舆情 社会事件舆情分析 舆情报告 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监测 舆情热点事件 旅游舆情 舆情风险 舆论风险防范 舆情风险监测 舆论监测软件 舆情系统 在线监测软件 舆情监测软件 新闻舆情 学校舆情 高校舆情 舆情汇总 网络舆论监测 教育舆情 行业舆情 消费舆情 妇女儿童舆情 网红直播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案例 医疗舆情 网络热点事件 校园舆情 数据监测 舆情信息分析 舆情数据分析 政务舆情 舆情舆论汇总 突发公共事件 舆情周报 近期舆情 舆情研判 市场监管 AI舆情服务 舆情服务 大数据舆情 网络安全 蚁坊软件 社会舆情 舆情应对 舆情回应 舆情监测 舆情信息收集 网上舆情 安全生产 食品舆情 信息挖掘 舆情搜索 疫情舆情 涉稳舆情 公共事件舆情 社会舆论热点 航空舆情 开源情报工具 舆情监测报价 网络传播规律 舆情传播 传播路径分析 政府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涉法舆情 检察舆情 涉警舆情 景区舆情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医院舆情 蚁坊 抗击疫情 疫情舆情分析 人工智能 舆情管理 社交媒体舆情 舆论监测 网络舆情 谣言传播 全网舆情监测 金融舆情 金融监督管理局 热点监测 财经金融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解决方案 舆情监测方案 应急舆情 网络社会热点舆情分析系统 灾害舆情 应急管理 舆情监测系统 免费舆情监测软件 免费大数据平台有哪些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哪家好 互联网舆情监测 2023年舆情分析报告 电力舆情 高考舆情 互联网舆情 网络综合治理 舆情研究 网络信息生态治理 政府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服务商 铁路舆情 舆情分析研判 交通舆情 辖区舆情监测 舆情服务商 如何网络舆情 能源舆情 企业舆情 政策舆情 危机公关 新媒体舆情 舆情告警 假期舆情 智慧城市 舆情案例 数据分析软件有哪些 网信办信息汇总 短视频 视频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哪家好 网络舆情网 乡镇舆情 税务舆情 舆情处置 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预警 生态环境舆情 负面舆情 消防救援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地震舆情 娱乐舆情 明星舆情 新媒体舆情监测 自媒体舆情监测 舆情监控前几大公司 社交新全媒体监测系统工具平台公司 法治舆情 司法舆情 法院舆情 网红舆情 23年舆情报告 公安舆情监测分析 公安类舆情 网络意识形态 在线舆情监测 涉毒舆情 科技舆情 鹰眼速读网 鹰击早发现 监狱舆情舆论 大数据分析工具 大数据舆情监测 做好舆情监控 政府舆情监测系统 大数据舆情分析 媒体舆情 媒体舆论 网络在线教学舆情 烟草舆情舆论 会议舆情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预警系统 媒体监测 环境舆情 2024年报告 舆情专报 AI舆情监测服务 AI舆情监测服务平台 次生舆情 大数据服务平台 舆情分析服务 舆论反应 信息战 舆论战 舆论趋势 新闻舆论阵地管理 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乱象 女权舆论 性别矛盾 民族宗教舆情 宗教舆情 银行舆情 互联网舆情治理 2022年舆情报告 未成年人舆情 舆情引导 舆情日报 两会舆情 审计局 舆论失焦 政法舆情 网络实名制 舆情监督 奥运会 疫情搜索大数据 舆论知识点 新闻传播理论 新疆棉花 社会情绪指数 正面舆情 网络暴力 社会性死亡 辟谣 涉犬舆情 事件过程 鹰眼舆情 鹰击 清博大数据舆情 舆情格式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抗疫英雄事迹舆情 虚假新闻 什么是舆情 2020年舆情报告 2020年舆情 深度学习算法 机器学习 舆论分析 舆情公关 虐童事件 反转新闻 网红 微舆情 微博传播分析 舆情监测工具 手机舆情监测 新浪舆情 新华舆情 2019网络热词 网络流行语 百度舆情监测 企业危机管理 315 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监测公司 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舆情是什么意思 德云社 网络舆论分析 大数据舆情监测案例 网络热词 微博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公司 2019舆情热点 犯罪舆情 股票舆情 月度舆情分析 消防舆情 微信舆情监测 民航舆情 人物舆情 公益舆情 感动中国 影视舆情 舆论监督 2019舆情 2018舆情事件盘点 2018舆情报告 免费舆情监测系统 雾霾舆情 港澳台舆情 涉军舆情 拆迁舆情 舆情反转 反腐舆情 海外舆情 信息惠民 体育舆情 强拆舆情 舆情指数 环保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