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桑吉 东海游轮撞船 长峰水晶 爆燃 沉船 巴拿马籍油船
(图片来自央视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1月6日晚,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装载约6.4万吨谷物的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号,在上海辖区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桑吉”轮起火燃烧一周后,于1月14日12时左右突然发生爆燃,全船剧烈燃烧后沉没,船上32人,3人遗体确认,其余29人失联。而其装载的大量石油或对东海生态带来严重破坏,且事故发生海域距离中国最近,中国也成为了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相关舆情量在1月14日达到最高峰。
从趋势图可知,有关“‘桑吉’轮东海爆燃沉没”舆情量在1月14日达到最高峰,主要是因为当天“桑吉”轮燃烧8天后沉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凤凰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官微相继发布相关快讯,加上新闻媒体也对此结果跟进报道,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评论,引发信息骤增。另外,舆情量在1月10日出现小高峰,其主要原因是博主“新华视点”发布独家视频报道有关“桑吉”轮再次爆炸的现场形势,“希望救援人员平安”“担心轮船燃烧造成海洋污染”等话题引起热议。
在“‘桑吉’轮东海爆燃沉没”事件中,平台传播量排行前三的依次是:微博、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由于巴拿马籍“桑吉”轮事故发生地的特殊性及油轮泄露的危害性,此事故引发了中国民众尤其是沿海地区网民的热切关注。微博因其交互性、时效性等特点为其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网民在“新华视点”“21世纪经济报道”“财新网”等账号发布的相关博文下进行大量转评,促使微博平台成为了事件传播的主要场所。具有权威性和客观性的传统媒体在传播此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中,媒体聚焦“救援工作进展”“外交部回应”“分析事故原因和危害”等话题,及时将资讯传达给民众,从而提高了事件的舆情热度。
通过对“‘桑吉’轮东海爆燃沉没”关注人群地域分析得出,北京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上海、广东。北京各层面人群分布丰富,网民基数较大,且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此事涉及到国际领域,中国外交部多次回应,故北京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最高。1月13日,上海打捞局4名救助人员登上“桑吉”轮,发现并带回两具遇难船员遗体,且带回了船舶“黑匣子”,引发网民对搜救人员的致敬,并且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及上海海事局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因此该地区的网民对此话题的关注度也较高。因为事发地在东海,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域对此事关注度也较高,这与当地网民担忧凝析油及事故船舶本身携带的燃料油对海洋生态环境及对海产的不良影响有关。
通过对比媒体与网民在“‘桑吉’轮东海爆燃沉没”事件中的舆情聚焦,可以看出,媒体与网民关注点频繁碰撞,舆情焦点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
“‘桑吉’轮东海爆燃沉没”事件爆发,媒体与网民在舆情焦点的趋同性表现为两者都关注: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事故原因。这次事故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网民纷纷表示担心“桑吉”号油轮爆炸沉没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有过激言论表示:“中国东海沿海地区的渔业受到重击,海产品污染不能食用”、“‘桑吉’轮运载的凝析油挥发后会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式均会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等,对此媒体进行大量解析报道,扼制夸张言论引发舆情危机,引导网民科学、理性看待此次事故。其次,媒体与网民对此次事故原因的都展开了猜测,观点包括:事发正是远洋船只换班时间,期间可能存在船员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桑吉”轮没有按照交通规则进行避让;中国沿海等来往船舶频繁海域,往往会关掉警报,瞭望上极可能存在疏忽等。
媒体与网民在舆情焦点的差异性表现为,救援工作进程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央视新闻”报道,称各方回应只要有1%的希望,将继续尽100%的努力展开救援工作。截止目前“桑吉”轮海面大火熄灭,海面溢油扩散面积增大。除担心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外,网民最关注的焦点是质疑日本救援队的能力及态度,对日本救援队“事不关己”的救援行动力表示愤怒,在舆论中掀起小波反日的风波。在后续工作开展方面,媒体关注更加偏向安抚工作的展开及后续环境治理问题,外交部表示对事故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中方愿与伊朗方面保持沟通,协助做好善后事宜。网民更加关注事后索赔问题,对于此次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提出疑虑,更有网民列出赔付清单,引发小部分负面仇视伊朗的负面舆论。
据媒体报道,“桑吉”轮沉没前后,大量油污在其周边海面燃烧至1月15日熄灭,并在火海周边形成约58平方公里油污带,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在为遇难者哀悼的同时,网民也担忧海洋生态环境及系统性受到不良影响,并追问事故原因。媒体及时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采访,解答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以及海面油污可行性处理方法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焦虑。
同时,网民猜测此事会对海洋渔业及近海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公众恐慌心理下,可能会滋生谣言,相关部门权威信息的步伐一定要超越谣言,注意监控并及时实时公布信息。媒体也要及时跟进报道,公开透明的报道相关真实情况,满足受众知情权,赢得受众的信任,把谣言扼杀在摇篮里。
对于事后污染善后处理问题,有网民质疑“为什么不预先布置拦油带,竟然没有预案……”,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会波及食品安全等系统性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污染处理的后续工作,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油轮装载的凝析油挥发性极高、易燃易爆,挥发及燃烧后会对海洋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继续加强跟踪监测,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应尽快查明事故原因,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此次事故将涉及海洋生态损害赔偿,以及对近海渔场的损失赔偿,引起社会关注。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实施《关于审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出台,表明东海沿海城市受损海洋生态将有三道“防线”保障获赔。有专家预测,“桑吉”油轮沉没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燃烧9天又向东南漂移100多海里,远超我国12海里领海范围,涉及的东海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将数额巨大。由于“桑吉”油轮在东海燃烧沉没,污染并扩散行为是持续的,因此,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新规索赔,没有任何法律障碍。但由于涉及对国外索赔,涉事国家对外政策比较敏感,应由国家层面来协调,索赔可能将由国家海洋局或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统一协调。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1月17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