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曝光、打击隐私侵害的新闻报道多次引发热议。今年5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近日多部门集中治理摄像头偷窥等黑产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以针孔摄像头偷拍为重点突出的新闻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舆论不安也随之而来。
一、酝酿期
8月9日16时26分,中国网信网发布《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
17时55分,人民网在主流社交平台发布《#网信办约谈14家视频监控APP厂商#》博文,总体上报道媒体不多,新闻网站、APP上相关推送数量较少,未能引发大范围传播。
8月10日下午,各地政法新媒体官方账号在社交网、新闻网上发文,小幅热度起势明显。
二、爆发期
8月11日7时30分,人民网在社交平台转载央视网报道,发文《可怕!#针孔摄像头可让百人在线观看#》,随后,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为代表的政法新媒体账号发布防偷拍科普视频。
上午时段内伴随自媒体账号如@原来是名名噢、媒体账号如@江南都市报的协同传播,社交平台内针孔摄像头的偷拍隐患、防偷拍技巧科普等内容使网络热度进入高热阶段。至下午时段传播范围扩大后,相关新闻被自媒体大V转评,至11日15时热度再上波峰。
报道角度转换后舆论不安、不满情绪明显
自舆情监测系统的分析来看,前期多部门集中治理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的传播并未引发大范围热度,在媒体把报道主要角度转变至针孔摄像头的偷拍隐患、层层嵌套的偷拍产业链之后,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以更为直白的方式呈现出来,网络热度开始迅速上升,但另一方面,从这种报道侧重的转变开始,大多数网民对这种偷拍产业的不安、愤怒情绪的释放也随之而来。
从话题下的热门博文类型来看,除了人民网播报的揭露针孔摄像头偷拍产业链之外,“如何避免被偷拍”、“如何检查针孔摄像头”主题的博文在舆论场热转,也验证了网民对此种信息的不安情绪。“所以卖摄像头的和买摄像头的,能不能严查?实名制买总可以吧?”、“为什么不采取实名制购买?为什么不从源头治理?”等类似言论成为热评。
关于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的治理
针对网民的这种不安情绪的解答,在2014年5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就颁布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而从偷拍产业链源头及发展来看,由于偷拍设备制作成本低、技术难度较低,生产较为容易,摄像头这类元件还能在其他电子产品中拆出,在需求出现后,凭借网上交易,生产购买之间对接较为隐蔽,黑产产业链壮大之后,对偷拍设备的技术更新也更频繁。此外,在物联网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家用、民用监控设备被不法分子破解也成为更难以察觉和棘手的问题。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就决定了对摄像头偷窥这类黑产的治理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传播优化:多环节、多主体打击防范意识的培养
回到本次多部门集中治理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的报道中,一开始本是对治理成果的宣传,但后期引发的更多是公众的不安与不满情绪,这类多环节、多主体打击防范宣传的缺少是激发舆论不满的一大原因。针对这类传播现象,在治理成果的报道之外,培养公众在黑产治理问题上多环节、多主体打击防范的意识,既言明黑产的害处又给出应对措施,及时向公众更新“防偷拍”的知识普及工作,才能更好把握传播效果与舆论反馈的平衡。
同时,在此次热议中也有不少网民提到,实际生活中这类偷拍偷窥的违法成本过低,一些网购平台通过变换关键词的方式就能搜到一些禁售物品,部分科普内容对于新型偷拍设备已经过时等问题,相应的,舆论也呼吁在这些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