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推出就备受关注的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近日因遭大爷大妈哄抢上了热搜。
何谓“食物银行”,就是餐厅将每天多出来未销售的余量餐食放进冰箱存储起来,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免费自行领取。
2月底,肯德基在上海试点食物银行,其初衷是减少食物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同时照顾到老人和失独家庭以及真正需要食物的群体。
3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称,上海“肯德基食物银行”出现市民哄抢食物情况。网传视频显示,这家肯德基“食物银行”的食物刚刚上架,就被挤在冰箱前跃跃欲试的中老年市民一抢而空。在你推我挤中甚至还有食物被挤落在地上无人捡拾,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5日,“食物银行”活动推行单位殷行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个公益活动,哄抢可能是因为居民太过热情,目前已和肯德基沟通采取措施。随后,肯德基方面也回应称,目前已经以“专人派发”替代“自助拿取”方式。工作人员将会加强维持秩序,后续考虑实行网上预约、登记等方法。
“食物银行”历史悠久
“食物银行”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7年,约翰·范·亨格尔开办了全球第一家“食物银行”——“圣玛莉食物银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福利多元主义的影响下,食物银行在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并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运行机制。据了解,食物银行在香港也有十多年的历史, 而从去年9月起肯德基食物银行在全国部分区域上线,目前已在深圳、广州、福州、南京、佛山、上海6个城市开设21家。
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让人大跌眼镜
上海肯德基设置“食物银行”既能解决食物浪费问题,也能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质量,这本该是双赢的事情,可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寒心和心痛。从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来看,舆论表达主要集中在“国民素质、公益初衷及运行机制”等方面。
大爷大妈“哄抢行为”惹非议
“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的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一经爆料,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传播。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发生哄抢肯德基爱心食品的画面,引发网友争议,并成为舆论槽点“这可是大上海,一窝蜂哄抢,真丢人!”“上海人素质”“是对上海这个大都市城市形象的污损”“上海都这样,其他更没戏”...除此之外,视频中参与哄抢的老人也是舆论指责、批判的重点,“有需要的没吃到,反而被不需要的糟蹋了”“果然公交林黛玉,抢货方世玉”“没素质”“吃相难看”“贪小便宜”“丑陋”“面目可憎”等负面评论充斥相关评论区,一场基于肯德基食物银行引发的言论讨伐就此上演。
“食物银行”实际情况违背初衷
“肯德基食物银行”是在当地街道指导下推出的一个公益活动,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给需要这些食物的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等在外奔波的人提供方便,这个想法和创意很赞,食物没有浪费,社会温暖也得到传递。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初衷背道而驰,在争抢过程中有食物被挤落在地上造成浪费,而真正有需要的人却没有得到,这也是该事件引起群情激愤的一个焦点,本该出于公益角度的一件好事反而成为了一次考验人性的“测试”。难怪不少网友看到爆料视频纷纷表示,应该把食物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随意拿取、“霸占”这些免费食物。
“食物银行”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肯德基“食物银行”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运行中没有成熟的规则保障,仅靠模糊的、自觉的道德意识来维持,最终导致混乱状态。对此,不少热心网友纷纷支招“其实柜子上加个智能锁即可!给个实名认证,限制领取这样的”“制度不完善,还是不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希望有人在旁边指引”“定向送给有需要的群体”“精准发放”...而对于主办方回应的“网上预约”也引人质疑“网上预约能解决问题吗”“真正有需要的人群是否有条件完成网络操作”...
旨在减少浪费,帮助困难群体的“食物银行”如何进行长效管理,也是项目主体一直探讨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益,一个成熟的运行机制必不可少。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通过志愿者配合食物银行的方式发放食物,企业和街道、政府机构、志愿者合作,有利于秩序,也不增加政府负担。国外的食物银行还是需要志愿者来维护,跟监管合作,有发放和维护的秩序,在慢慢的优化过程中,食物银行也会逐渐完善。
虽然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让人无语,但相信随着规则的逐渐完善、规范,这项公益活动终将会发扬光大,并充分发挥出它本来的意义。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