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网红奶茶”出现,排长队买奶茶、代喝奶茶等新闻也时常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还催生出多个关于奶茶的段子和话题,无论是营销还是实况,不可否认的是奶茶作为新式茶饮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近期一篇“22岁女子长期过量喝奶茶被送进ICU”的报道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引发网民的热议。
舆情演化脉络
借助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对“22岁女子长期过量喝奶茶被送进ICU”事件进行追踪发现,网络上对其的报道最早可追溯到1月4日潇湘晨报一篇标题为《长沙22岁女老师每天一杯奶茶,午休时突然晕倒小便失禁,抽出来的血都是乳白色…》的报道,在各大新闻APP和资讯网站被热传,5日自媒体账号@都是吐槽bot 在微博客类社交平台发布#长沙22岁女老师喝奶茶大小便失禁#的话题博文,当下并未产生多大热度,直至7日晚间@人民网 转载这一事件相关报道成为形成后续大规模热度的主要起始点。
主次话题加速舆情释放
伴随着该条新闻的传播,各路媒体报道和多个博主协力扩散下讨论也产生了分支:次生话题#长期喝奶茶的危害有多大#下各类奶茶成分科普、喝奶茶可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调查网民喝奶茶频率的互动性投票等内容也不断涌现,网络热度急遽上涨,一时之间,舆论场上充满了“喝奶茶=不健康“的言论,看完报道和科普让以往爱喝奶茶的网民惊慌不已,纷纷表示不敢再喝,彷佛自己就在喝进ICU、确诊糖尿病的边缘。
在一片震惊、“戒奶茶”的声浪中,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三联生活周刊 发文 “类似的新闻很多,但其实和奶茶没有必然联系。这位女性是典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I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损害或特发性原因引起的,以胰岛功能绝对破坏为特点的糖尿病。”知乎官方则晒出网民在其问答网站下对此事的回答,理出女子患有I型糖尿病才是出事主因,奶茶(糖分)不过是诱因。数码博主@都别废话O 表示“吓得我赶紧点了一杯,这女孩是一型糖尿病,是遗传或着自身免疫所导致的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这样喝奶茶肯定雪上加霜啊,媒体的报道真是含糊其辞。”
高热度下的公众情绪表达
截至1月13日上午,#22岁女子长期过量喝奶茶被送进ICU#与#长期喝奶茶的危害有多大#两个话题的阅读量数据都较为活跃,前者达到了4.3亿,后者虽属次生话题但阅读量也达到了3.6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在这起新闻中的话题感知积极性。
1、自我保护意识下健康话题高关注
在几个话题下网民的情绪也表现出压倒性的负面情绪溢出,一方面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的奶茶似乎成了报道中造成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加上有“喝奶茶”这一习惯的群体基数不可谓不多,以自媒体账号@收集遗憾 在话题下发起的平时是否喜欢喝奶茶的投票为例,参与人数达到7.5万人,投给了“喜欢”的人就有5.4万。群体聚合下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网民对这一事件投入大量关注。
2、报道固化网民负面情绪感知
另一方面在事件曝光后,各路媒体新闻标题的“22岁”、“喝奶茶”、“ICU”措辞以及某些报道内容中“血液变成甜饮”等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对比与冲击感十分强烈,舆论情绪因而呈现出对喝奶茶的恐惧、认为其不健康的表态,尽管之后也有媒体或个人提出但受大多数报道扩散产生的初始印象的影响,整体舆论情绪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负面情绪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流。
议题设置成关键,勿让健康话题“谣言化”
女子送医事件背后是大量摄入糖分、导致酮症酸中毒入院、身患I型糖尿病病人却不自知,但主流舆论场却变成了喝奶茶喝进ICU、细数喝奶茶利弊的论调。从奶茶本身成分构成宣传健康饮食、培养好习惯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新闻略过主要矛盾、强行制造因果关系的做法就称不上明智了。
近年来,靠此类吸睛的新闻标题、夸张的内容描写、得出或暗示性得出“健康结论”来吸引网民关注的做法时常出现,最后致使健康话题“谣言化”倾向加剧,在大多数人的家庭群、朋友圈内广泛流传。
(图源网络)
饮食健康博主@松鼠云无心 在事件进入热门话题榜单后做如下评价:这位女教师的遭遇令人同情,大量喝奶茶也确实不是好习惯,不过把这位女教师的病甩锅给奶茶,有点出了病案,抓了一个小偷来顶锅说“反正你也不是什么好人”的感觉。在话题讨论区以及相关博文评论区下也能看到部分网民对本次事件媒体报道的不满与吐槽,因而在这类健康话题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议题设置就显得非常关键,不能为了追求曝光与流量就成为谣言滋生的土壤,需要的是尽职调查、严谨报道、言明主次,坚持科学的舆论导向,对公众负责。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