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岁男孩捅死12岁同学”“12岁男孩持刀杀母”案,到“13岁学生锤杀父母”案,再到“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后抛尸”案,近年来,涉及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的未成年人犯罪趋势,不断冲击、刺痛公众的神经,并成为社会痛点。与此同时,围绕着“降低刑责年龄门槛”、“加大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和量刑”的呼声越来越高。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重大修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规定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一、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每一次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之所以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其一在于其犯罪手段的残忍超越民众对花季少年的认知,影响恶劣足以挑战社会容忍的底线;其二,未成年人犯罪趋势的低龄化、暴力化、严重化加重了整个社会的担忧;此外,最重要的是一次次的惨剧却因涉事者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未满14周岁),而免于承担刑责。
此次,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下调为12岁的刑法修正与时俱进,顺应民意,消息一经公布,引发舆论极大关注。从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的舆情趋势分析来看,整个事件传播从12月21日至今持续一周时间,整体来看,舆情呈现两大峰值:
1、12月21日12时-16时:舆情热度攀升至第一个小高峰。起因是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刑法修正案拟进一步完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拟微调低龄未成年人负刑责范围。部分网友关注此事并展开积极的讨论,其中“请加快通过此提议”等评论声量较高。
2、12月26日16时-20时:舆情热度发酵升温达到最高峰。当日15时许,头条新闻、央视新闻等媒体相继报道“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低龄未成年人严重犯罪问题,社会高度关注,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调整的好消息迅速引发公众围观和互动。网络舆论直线上升,相关话题众多,其中,#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阅读高达8.8亿,讨论6.5万。
另外,未成年人刑责降低至12岁,大连10岁遇害女童家属发声的新闻也给本事件的舆情增加了讨论话题。据悉,遇害女童家属高兴到不知说啥,将重新提交材料。“一定不要放过他”“可以追溯以前的案子”“支持家属追责到底”“大连13岁的那个还能给它安排上”等言论在评论区此起彼伏。
二、“降低刑责年龄门槛” 获全网关注
有关“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的信息传播中,微博客社交平台、新闻类媒体(新闻网站+新闻APP)、微信公众号是最活跃的三大媒体平台。其中,微博客社交平台占比最高,达62%。相比于后两个传播平台,除了各大媒体、地方政府部门及各大机构组织的大量转载报道之外,微博客社交平台以众多话题、更强互动性等特点,引发社会各层次人士的广泛互动,从而成为舆论场的主阵地。
另外,各大问答社区、视频网站、论坛等平台上也对“如何看待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12周岁以上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展开了讨论,为舆情传播增加了一定的热度。
三、如何看待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下调至12岁?
据多地司法机关的报告分析显示,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并且低龄化、暴力化趋势更加明显。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公众深感痛心,除了强烈谴责犯罪行为之余,纷纷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民之所呼,法之所向。此番“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引网友疯狂打call。“刑龄一小步,司法一大步!”“年龄不再是犯罪的保护伞”“法律越来越完善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法治与时俱进”等点赞言论在相关微博评论区高密度出现。除此之外,个别言论建议“还是10岁吧……12高了”“建议再往下降一点”“家长连带责任很重要”......
律师观点:
针对刑法修正案下调法定最低刑责年龄至12岁,@范辰律师 称,主要考虑到3种因素。一是低龄化的犯罪趋势很明显;二是孩子发育提前,思想趋向成熟;三是网络对于孩子的影响较大。这次修改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必须满足4种条件。
人民网评未成年刑责范围再调整: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早已不同以往;借由网络信息的下沉,未成年人的精神和心智也呈现早熟倾向。#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调整为12岁#是适应最新情况、回应社会关切的及时之举,也是惩治违法犯罪、扎牢法律底线的必要之举。无论如何,年龄绝不是罪恶的保护伞。当然,比起惩处“小恶魔”,防止“小恶魔”的诞生更具长远意义。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