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是基于本地消费群体衍生出来的便民化、区域化的一种团购形式,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进一步完善,社区团购的形式也与电商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以社区团购形式销售低于传统线上线下渠道价格的商品,达到用户的迅速裂变。本来社区团购仅在小范围内运营,但是这一种新型方式成为互联网巨头眼中的流量“香饽饽”以后,产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本文就近期围绕社区团购相关话题产生的舆论争议进行分析,探讨网民是如何看待社区团购的火爆。
社区团购是如何走进网民视野?
受到今年疫情影响下下沉的民生需求,社区团购作为生鲜电商的新模式之一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以社区团购为关键词进行网络舆情分析,近一个月内关于社区团购的舆情声量产生过多次较大波动。
11月15日至27日关于社区团购的舆情尚处于酝酿期阶段,这一阶段网民对于社区团购的讨论比较分散,@36氪 发表深度文章《美团滴滴拼多多杀进了最难啃的生意》讨论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社区团购生意,同时受到挤压的还有社区团购领头企业兴盛优选,这家在疫情中为无数家庭送去温暖的成长企业。不过前期的舆情量平平,并未在互联网上产生多大水花。
随着美团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出“社区团购”潜力,盒马获得阿里资金试水社区团购,关于社区团购的一系列企业报道、舆论热议甚至担忧也同时到来,这也表现为网络舆情声量在12月3日到达一个新高度,媒体们在议论着一场资本家的流量利益争夺战,而网民们更担忧的是小摊贩的“菜篮子”是否还保得住。
由社区团购衍生的社会民生话题如#社区团购会夺走卖菜商贩生计吗#、#社区团购发起烧钱大战#、#社区团购能否撼动实体门店地位#等均产生了过千万阅读量。人民日报对此番抢夺战发表社评,互联网巨头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这一文章再次在网络上产生新的话题热度,从此事件中也不难看出,凡是涉及社会民生相关的舆情话题,直指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均能很快刺激网民情绪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产生传播效应。
关于社区团购网民都在讨论什么?
围绕社区团购产生的一系列话题成为社交媒体上网民讨论高地,对相关舆论进行聚类分析,网民在谈及社区团购是正面情绪占比偏多,占比达到49%,主要是受惠于社区团购带来的价格低廉和便捷性;但是负面情绪占比也达到一定比例,还有部分网友持中立态度。对网民言论进行监测分析,网民关注的重点有以下部分:
1. 互联网巨头争夺市场释放的红利
在资本介入社区电商市场前期推出的各项补贴措施的确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烧钱补贴卖菜能够获得一定的流量和用户红利,而消费者也能趁机薅一把app 的羊毛,从网民评论反馈来看,“谁便宜就去谁家”获得了大多数网友支持。
2. 电商背景下商超及小摊贩生存隐忧
在这一风口下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社区电商繁盛一时所埋下的隐患,比如大家都在线上下单卖菜,靠卖菜为生的小摊贩甚至民生商超如何生存?资本烧钱之后何以为继?在这些观点之后也有大量对资本介入生鲜市场生意的质疑声音,其中不乏网络意见领袖的共同传播。
在重点博主传播中,电商报、财经网等财经媒体博主对社区电商发展进行基础性报道,@零售电商观察 指出互联网巨头们惦记的不是几捆白菜,而是在争夺互联网世界最后一个“无主”的流量入口。同时也有很多互联网博主就此事发表态度,有的博主认为这是资本收割韭菜的方式之一,但也有部分博主持理性看法,比如@但斌 @老马自奋蹄 等拥有众多粉丝博主认为,社区团购并不只是抢夺菜贩子饭碗,如果提高效率的话会成为消费者众多选择模式中的一种。
3. 盼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机制出台
在相关舆情言论中,也有部分网友指出互联网企业将目光投向“菜篮子”工程,短期市场红利释放之后,很容易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互联网企业进军生鲜市场,网民诉求中也有部分基于长远考虑进而产生对资本不择手段逐利的愤怒情绪,同时期盼有关执法部门针对此类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进行监管。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