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关于宣传关爱残疾人的信息,也出现了一些以残疾人为主角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信息在网络空间内的集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的积极关注,并推动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舆论景观。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往往会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量,通过集中传播与策略运用实现关爱残疾人传播效果最大化。
从国际残疾人日相关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热度趋势演化来看,12月2日,网络中就已经出现了宣传国际残疾人日的预热信息,并在小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传播热度。这些信息的话语表达多为“在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呼吁关爱残疾人。”12月3日即国际残疾人日这一天,早上6:00开始,关于国际残疾人日的信息在空间内迅速集中涌现,使其传播热度迅速攀升。一时间主流媒体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推出了我国残疾人现状、残疾人励志奋斗故事的相关新闻,使12月3日整天都维持了较高的传播热度。
新闻媒体作为国际残疾人日的主要传播主体,从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积极主动进行议题设置,打造残疾人这一群体的正面话题中心,传播影响力凸显。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新闻报道以特殊节日为传播契机,实现普及与唤醒的基础传播效果
特殊节日以及传统节日自带一定的新闻传播价值,媒体基于节日话题的传播往往会起到传承文化、维系情感、引起重视、强化统一价值观的作用,因此节日性时间点通常会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大传播契机。在国际残疾人日这一天各大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以及各地方性媒体都表现出较强的传播积极性。科普国际残疾人日、介绍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等信息,不仅有效地向公众普及了国际残疾人日这一节日,还唤醒了公众对于我国残疾人这一群体的记忆和认知,进而形成了特殊节日下对残疾人群体的宣传的基础传播效果。
2、媒体传播议题体现服务性和宣传性,典型示范构建特殊群体的精神力量
在具体报道内容上,媒体积极运用新闻报道策略,通过多样性的报道议题体现出媒体报道的服务性和宣传性的话题导向。从服务性角度来看,落实到呼吁关爱残疾人的政策与行动,如中国政府网发文《国际残疾人日|为他们转发,这些事儿不出门就能办!》,积极传播助残服务;从宣传性角度来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以“他们虽有缺陷,依然执着拼搏,他们被苦痛吻过,仍然报之以歌,对残疾人士请多些尊重关爱”等文字内容和海报图片,呼吁关爱残疾人。
除了服务性和宣传性的传播策略,更为突出的是媒体积极挖掘残疾人热爱生活的励志故事,如“90后视障女孩做有声书主播年入百万”、“上海师大研究生折翼天使寄语残疾人”、“脑瘫女孩咬木棍敲出200万字小说”、“熊爪咖啡店走红背后故事暖心”等,这些故事性新闻报道通过典型示范的形式,构建起残疾人这一群体坚强的精神力量,凸显出当下残疾人积极乐观、不断为生活为梦想奋斗的群体风貌和价值取向。
3、正面话题中心下理解与感动情感凸显,关爱与理解的舆论共识达成
在媒体集中性的科普宣传、讲故事下的情感激发以及直接性的关爱呼吁下,围绕着国际残疾人日打造出积极正面的话题中心,并形成了积极且广泛的传播效果。从网络情绪分布中也可以看出,正面性的情感占比最高。具体表达为对残疾人这一群体不易的理解,同时对他们在特殊的身体条件下仍然能取得非凡成绩的感动与敬佩。广大网友们在理解与关爱中达成了舆论共识,这种舆论共识反过来为普通人注入了积极奋斗、热爱生活的精神力量。由此来看,国际残疾人日下媒体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双重的传播效果,不仅构建起关爱残疾人、消除社会偏见的社会舆论导向,而且对社会普通公众形成自觉性的奋斗反思以及朴素生活理念的重塑,而这种积极表现对于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弘扬和巩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