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江苏连云港一名75岁的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称,“有网友爆料,老人听说罂粟花好看,收到2颗果实在家种植。派出所检查时发现家中有4104株罂粟幼苗。老人孙女唐女士称,苏北很多人家都有罂粟种子,直到被抓时奶奶才知道种得是毒品不是花,家里种植面积只有1平方米。目前,老人被关押在看守所,即将被送往女子监狱。”一方面是法律层面非法种植五百株以上罂粟构成犯罪的规定,另一方面是舆论出于“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的理解和同情认为量刑过重的批判,该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之后,网络评论观点不一,法治与舆情在争议交锋中拉锯不断。
1、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舆情热度趋势分析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舆情热度呈现出“舆情酝酿—直线上升—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经溯源发现,11月25日12:23,一点资讯旗下“沸点视频”官方微博率先报道了“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 家属:直到被抓才知道种的是毒品”一事,相关舆情进入酝酿期,受媒体先入为主报道的影响,此时网民普遍站在老人一方,认为“法律也得讲人性”。
稍后,@Vista看天下 @凤凰周刊 等媒体又用“75岁老太种罂粟被判5年 家属:误种,被抓才知道是毒品”这一更加客观的表述进行了报道,16时舆情热度开始直线上升,仅用1个小时即到达舆情峰值。这一时期,网络舆论发生了一定的转向,以四千多棵你这是规模化量产、毒品可是红线、75岁替家里人扛的吧、老人肯定知道这个是大烟等站在公平以及揣测家属动机的评论为主。截至11月26日10时,75岁老太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舆情热度逐渐走向回落。
2、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舆情传播博主类型分析
从鹰击早发现系统针对微博客类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的博主分析看,普通博主占比最高84.6%,政府和媒体共占比4.9%;传播类型以评论为主,占81.9%,原帖占比3.2%。结合这一事件的传播内容,媒体报道基本引用了沸点视频的同一信源,只是在文字表述上侧重点不同,且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后续报道并没有最新消息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媒体用少量的原帖报道带动了绝大多数网民参与事件讨论的积极性。
作为一起民生与法治相结合的舆情事件,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暗含着一定的舆情风险,媒体在报道时候突出了“老人”“误种”的基本情况,且对其家属的说辞进行了突出强调,虽然一开始带动了不明真相的网民进行抨击司法判决,但在后续传播中,随着网络围观现象的形成,网民之间观点不断交叉影响,促使相对理性的言论占据主流。
3、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的讨论与争议
总的来说,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网民态度以“支持判刑”为主,可见种植罂粟构成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该起法治舆情事件的特殊之处就在于75岁老人判刑5年违背常理与大众尊老敬老、老人犯罪从宽的普遍认知存在一定的差距,认为“属于误种,量刑过重”的网民仍然占到26%;基于信源的单一性和后续消息的缺失,“不了解实情不评论”的中立态度占到19%;批判“媒体带节奏误导网民”观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媒体将家属方面的说辞与真实情况混淆,从而被网民质疑“官司打不赢就通过媒体来行使审判监督?”另外,还有类似“强奸幼女3年”与其他法治事件进行类比的不满言论。
从75岁老人误种罂粟被判5年事件的舆情呈现看,在法治与舆情的争议交锋中,大部分网民能够伴随着事件的进展与网民之间观点的相互影响而发展到相对理性的层面,出现了负面舆情让步于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良好现象。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