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家长发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这一内容迅速引起家长们的集体共鸣,尤其是被媒体报道之后,诸如你比较烦家长群里的什么现象、家长群里的辛酸、当家长群变成压力群后等等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网络上更是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1、网络上关于“家长群”的讨论热度趋势
据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系统显示,网络上关于“家长群”的讨论热度在11月2日到达峰值,自10月31日至11月5日总体呈现出“几”字形的发展过程。而据舆情溯源,中年父亲吐槽“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视频早在10月初已经出现,但一段时间以来并没有引起明显的舆论波澜,讨论层面限于育儿、亲子、教育相关自媒体,主流媒体鲜少介入。
直至11月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别让家长群变“压力群”》一文之后,该话题开始走进主流媒体视野。据鹰击早发现系统分析,人民日报、人民网、澎湃新闻、新京报、观察者网等媒体在家长群事件传播中影响力较高。从媒体报道倾向性来看,除了认可央视“别让家长群变压力群”外,主要还客观呈现了不同群体的意见,如针对网民“你支持吗”、针对家长“家长们怎么看?”以及针对教师“高中班主任认为应用之有度”。媒体的广泛参与使得家长群的讨论热度迅速升高。
11月3日,家长群事件舆情逐渐走向消退,但由于该话题并不是一起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影响面实际上得以不断扩大,延长舆情生命周期。截至11月5日,讨论热度趋于稳定。这一阶段,网络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小萌 @韩东言 @神店通缉令 等大V本身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他们在“家长群”事件中的发声或被认同或被反驳,无形中增加了话题张力。
2、家长群事件的民间舆论呈现
与媒体报道与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所不同的是,家长群事件的民间舆论场表达更加多样化,较大程度上反应了大多数群体的真实呼声。其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舆论对立占比最高,达到67%。一些网民认为“之前上学也没家长群”“现在老师太势力世俗”“家长群应该取消”;还有老师现身称“老师想管不敢管”“忙着考评和行政事务没精力”“学生太多批改作业到深夜”,这些言论基于不同的立场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情绪;将家长群话题延伸到恐婚恐育、阶层固化的观点占16%,博主@sven_shi 表示“分享一个我自己好朋友处理问题的办法。他有两个孩子现在都上小学了,他家长群里不是他,而是两个首都师范的大学生。是这两个大学生负责和老师对接帮他的孩子批改作业”,被网民评论“这样阉割基础教育,是踏马的想固化阶级吧”;@李小萌 表示“我女儿的家长群,是我认为家长群该有的样子”被网民评论“你这不是普通学校的老师,请不要带节奏”。少量网民客观看待家长群,认为老师与家长双方各有难处、要相互理解;5%的言论聚焦于媒体要揭露背后的教育体制方面的根本问题。
3、舆论场上的教师形象为何变了味?
观察家长群事件网络舆论场上的整体印象,官方和民间舆论场态度基本达成了一致,即教师群体脱离了任劳任怨、蜡炬成灰、尽职尽责、授业解惑、不求回报的以往良好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应付了事、世俗势力、偷懒矫情等负面形象。之所以出现以上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前,学生教育过程中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依赖越来越高,校方、家长、老师三者被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沟通更加快捷方便的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二是,舆论场上家长群体数量要高于教师群体,部分家长的吐槽容易形成群体极化效应,一方观点越来越集中,这就意味着原本少量的教师群体渐渐失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