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徐州一男子“逃亡”30年后在银川自首。当年,22岁的李某与人发生口角,一番打斗后,李某逃离现场。巧合的是,第二天一早,睡梦中的李某听到警笛声响,感觉大事不好,开始逃亡。民警并未查到李某涉案信息和在逃人员信息。得知此消息,李某掩面而泣。警方帮李某联系上家人,他才得知双亲已过世。10月20日,该消息经银川晚报首发报道之后,短时间内引起极大地舆论关注,无论是事件本身的荒谬性还是网民具有偏向性的话语表达,均说明了“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所带来的强烈的舆论冲击,同时也展现了舆论场并非一味地同情相对“弱势”一方的理性态度。
1、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事件舆情热度趋势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度网显示,10月20日13时许“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的舆情热度开始初始显现,经过10个小时的酝酿发酵于当晚23时到达舆情峰值,随后开始回落。21日伴随着网络大V和法律博主参与到事件传播,10时左右舆情热度再度到达一个小高峰。直至22日网络上仍然存在少量的关注度。而之所以造成阶段性的传播时期,主要受不同阶段不同传播主体的影响。
首次舆情峰值的形成与诸多媒体介入报道息息相关,且主要以转载银川晚报的首发报道为主,较少出现评论性报道以及其他形式的媒体态度表达,代表性媒体如广州日报、人民网、封面新闻。网络大V以及法律博主积极发声对舆情次高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律师@隐于庭的小法师 提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乱世要用重典’的年代”;@吐槽小天才 表示“自首了个寂寞,不敢担当的人也不太值得同情”;@西子丹聊斋 称“自摆乌龙,造化弄人”,他们多针对这一事件进行观点表达,很大程度上获得舆论认同。在舆情走向尾声阶段,传播“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一事的多为蓝V@山西政法 @长安皖韵 @重庆检察 @云南政法 等等,“为了逃避责任,煎熬了30年,可惜又可怜!一时冲动变成终身遗憾!”这些博主从法治新闻的视角进行宣传报道以增强网民法律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2、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事件网民话题聚焦
经过媒体传播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动员,民间舆论场针对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事件的看法既有相同点,同时也更加多元化。首先,80年代严打的时代背景被认为是男子悲剧产生的根源,“30年前打架本来就可能被枪毙”,该话题占比41%;其次,网民更多的是谴责该男子逃避责任的行为,与父母失联30年直至双亲去世都未能尽孝;再次,不少网民由此意识到普法的重要性;还有网民讨论30年间男子可以采取各种方法确认是否被追逃。另外还有如“以后踏踏实实生活”“口音都变了”等其他言论。
不论是官方舆论还是民间舆论,面对男子逃亡30年自首发现弄错事件,几乎没有展现出的充满对悲剧充满同情的态度表达,一方面,男子90年打架的事实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网络舆论的同理心;另一方面,30年来与家人断绝联系父母遗憾过世,违背重视孝道的传统美德,令网民难以接受。整体而言,在舆论呈现上,绝大部分舆论都落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寻找男子行为的合理性,这也意味着是非曲直相对清晰的事件能够让舆论保持基本的理性。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