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各种建议纷纷出炉,在网络上得以传播扩散,并在传播扩散中产生认同和争议。尽管近期各种基于公共议题的人大建议不断输出,但是这些议题的传播热度、舆论强度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既与议题本身与公众所关心话题的契合度有关,也与媒体的报道密度、报道框架、报道角度有关。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提出的一则关于安置好因疫情归国留学生的建议正是因为媒体报道方式意外火爆网络,并引发了极大的网络争议。
媒体报道手段影响事件议题能否爬上热搜榜的顶端
网络传播时代,媒体博眼球式的新闻报道手段已经成为普遍的传播方式。他们善于从新闻事实中加入或省略某些细节,强化或弱化某种因素,使其与待感知的现实问题相契合,并在传播文本中突出其显著性。在此次媒体对建议安置好因疫情归国留学生的相关报道中,新闻媒体以其博眼球的报道手段将该条建议迅速顶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的顶端。
从相关的新闻报道来看,最初的新闻报道是由@中国经营报 在5月25日16:17 发布,新闻原标题是《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后来更改为《政协委员倪闽景:妥善解决境外高校留学生转学回国问题》。
(图源:来自网络)
随后有一部分媒体包括@财经网 、@福布斯中文网 、@头条新闻 等以《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建议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为新闻标题进行传播报道,成功引发了公众的注意力,网络热度迅速升高。这一建议在5月26日的讨论热度依旧高涨。
此次媒体对安置因疫情归国留学生相关建议的报道手段一方面体现在强化了能挑逗起公众敏感神经的要素,如疫情期间留学生话题的敏感性、网民对高校教育鄙视链的参与性、部分网民对留学生的酸意和敌意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弱化甚至模糊掉建议中更多合乎常规的要素,例如,建议中明确指出归国留学生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转入本科高校,其中本科高校在新闻标题中被刻意忽视,只是着重突出了高职高专,另外相关建议总共有4条,媒体着重报道第一条而弱化剩下的三条建议。
媒体引战和网民碎片化解读影响议题矛盾中的责任归因
媒体对该项建议的报道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引战效果,加之网民强大的碎片化信息解读习惯,围绕着该项建议的片段信息形成的网络舆论表现出强烈的争议性和抨击性,进而严重影响到舆论对于该项议题矛盾中的责任归因。
首先,对于网民来说,他们往往追求判断过程的简单化,很少考虑与事件相关的全面因素,因此媒体的报道框架极易影响网民对于事件的责任归因,而对于公共性的事件议题,网民往往习惯于把事件责任归因于政府或社会。从网络舆论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网民对于这项建议的提出者或者官方的不满,将问题的矛盾归因于官方建议的非科学性,戏谑嘲讽其愚蠢,甚至上升到对人大代表的各项建议的全盘性否定;其次,网络舆论将事件矛盾归因于留学生教育的参差不齐,矛盾转移到留学生教育甚至是高校教育的等级分化问题;除此之外,值得庆幸的是,在当下比较消极的舆论环境中,还存在一些理性的网民和网络大V回归到对新闻信息的完整解读,进而指出媒体带节奏的不当传播问题,因此,部分舆论将责任归因于媒体的博眼球、带节奏等恶性操作,这使得媒体报道遭到了舆论反噬,受到了极大的舆论抨击。
媒体不当传播形成舆论倒逼
媒体对该项建议的不当报道引发了一定的舆论抨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舆论倒逼媒体正当报道的态势。从围绕着该建议后期的相关报道来看,舆论倒逼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这主要表现为5月26日中午,@人民日报 发布了“委员回应建议归国留学生入学高职高专”的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倪闽景委员明确的对媒体的不当标题进行指责,并呼吁网友完整解读理性看待。随后,大量媒体对委员的相关回应进行了积极的报道转发,理性解读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立场,而之前进行不当传播的媒体如@财经网 也作出了相关纠正。但是,即便媒体作出了报道纠正,但是网络舆论对于当下媒体不当传播的相关批判仍有加深之势。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