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4日上午,河南周口人申军良刚满周岁的儿子申聪在广州增城一出租屋内被抢。11年后,5名渉申聪被拐一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陆续抓获,但申聪仍下落不明。据嫌疑人交代,“梅姨”即下一手买家,但其真实姓名不详,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地区活动。今年4月左右,专家绘出“梅姨”的新画像。10月9日,申军良称准备第五次前往广东河源紫金县寻找儿子申聪。
1、拐卖儿童天然吸引眼球,一经报道即引爆网络舆情
近年来,关于拐卖儿童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广电、互联网等各媒体平台,从找到亲生父母到公众场合被抱走再到嫌犯落网,各种事件往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同时受到同理心、亲近性的影响,天然具有吸引公众眼球的力量。
据鹰眼速读网舆情监测结果显示,10月10日,经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报道“渉拐卖儿童案梅姨新画像”后,网络热度呈现出井喷态势,4个小时内即达到舆情峰值。次日,全网热度开始下滑,进入舆情长尾阶段。
2、网络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明显,连锁反应不断加强
由以上渉拐卖儿童案梅姨新画像网络媒体传播分析可以发现,在传播量颇高的天天快报、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扩散”、“求转发”、“影响曝光”等词汇格外醒目,以此来实现公众情绪和行为引导,这种导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地方性自媒体追热点力求贴近当地网友。如“宜春人请记住这张脸,他是人贩子!被拐孩子父亲含泪求转发”得到“微宜春知宜春”、“宜春在线”、“宜春老乡群”等地方微信公众号的高频次传播。其次,地方性自媒体追热点套路一致。淮北、揭阳、大理、西安、章丘、广南等地均使用了“××人”的表述。
3、官方及时辟谣,网络舆论自我净化
10月14日晚,一则嫌疑人“梅姨”在佛山新城等地出现并企图利用零食接近儿童的消息广泛传播引发恐慌。第二天,佛山市公安局发布关于网传人贩子“梅姨”在佛山出现的情况通报,公众关注点实现了从谣言到权威信息的转变,为实现网络舆论自我净化提供了可能性。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