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一位年轻父亲举着“转让女儿救儿子”的广告牌在四川成都一地铁口求助的消息引发网络关注。
广告牌中写道:4岁儿子患有白血病,治疗已经花费了5万元,后续治疗还需要五六十万,目前家中负债累累,如果有人愿意出钱治疗儿子,可以将同样4岁的龙凤胎女儿送给对方。
孩子的母亲陈兰琴表示,“转让女儿救儿子”只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希望能筹到更多的钱,并不是真的要“转让”女儿。8月7日下午,一位年轻父亲举着“转让女儿救儿子”的广告牌在四川成都一地铁口求助的消息引发网络关注。
广告牌中写道:4岁儿子患有白血病,治疗已经花费了5万元,后续治疗还需要五六十万,目前家中负债累累,如果有人愿意出钱治疗儿子,可以将同样4岁的龙凤胎女儿送给对方。
孩子的母亲陈兰琴表示,“转让女儿救儿子”只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希望能筹到更多的钱,并不是真的要“转让”女儿。
一时间,募集捐款增加的同时,质疑甚至举报也接踵而来。
孩子的父亲梁育佳表示,“只是希望更多人关注,没想到引来这么大动静”,事后也很后悔,当时是被逼到没办法了,有网络募捐平台员工为自己支的招。
据悉,孩子病情确实属实,目前其家人已经在各大众筹平台募集了9万余元,但是,其中近4万元由于网友举报无法提出。
梁育佳的举动也引来了相关部门的关注。8月9日中午12点,工作组一行8人来到医院,慰问了梁育佳一家,送上了慰问金、慰问品。同时,工作人员对梁育佳“转让女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了其错误。
针对梁育佳一家的情况,峨眉山市绥山镇五一村曾组织全部9个村民小组募捐,共捐款8000余元。同时,村、镇两级已收集相关申报材料,及时向民政部门递交了低保申请。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方面还在积极为梁育佳一家准备临时困难救助、医疗救助、大病保险补充等帮扶所需的手续。
舆情分析:
传播热度分析 数据来源:鹰击早发现
鹰击早发现系统显示,8月7日16:20,新浪微博博主@侯阿也 首先发布“卖女儿救儿子 了解一下”的相关博文,并艾特本地资讯博主@成都热门搜罗、@成都热门排行榜 ,但并未引起较大关注;之后四川手机报官方微博@四川手机报、大V@写字楼大妈、@搜狐视频 相继发博,网络舆情随之开始发酵攀升,并于8日20:00-21:00达到小高峰,之后舆情回落,网络讨论仍在持续,但是声量较低;直到10日7时开始,@头条新闻、@华西都市报、@澎湃新闻 等媒体先后报道#转让女儿救白血病儿子#事件真相的背后是“网络募捐平台支的招”,舆情量直线上升,并于10:00-11:00达到峰值。
“转让女儿救白血病儿子”事件一出,这位父亲的做法引发网友诸多争议,鹰击早发现系统对网络情绪进行分析发现,62.5%的网友对该事件持负面态度。
网友情感分析 数据来源:鹰击早发现
从网友情感分析图可见,网络负面情绪始终伴随着事件传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当媒体爆料出“转让女儿救儿子”是“网络募捐平台支的招”后,负面情绪占比扩大,言论有“甩的一手好锅,别人让你杀人你杀不?”等。除此之外,很多人批评他“这是赤裸裸的重男轻女”,评价此行为“无异于买卖人口”,有网友表示“这种筹款方式有炒作之嫌”,还有网友吐槽“中国最贵的就是医疗和教育”......
@头条新闻 相关博文热门评论中有网友从法律角度指出“转让女儿本身就违法”,该条评论获赞1693,并且互动最多,达146条回复。至于这位父亲的违法行为是否追究,警方已介入了解。
@头条新闻 相关博文热门评论
也有网友质疑#转让女儿救儿子#之所以刺痛民众的神经,或许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有网友建议“其实他改成转让自己救儿子,估计效果就会另外一个模样了,甚至是假如是转让大儿子救小儿子也会好点。偏偏是转让女孩,击中了广大网友一直以来对重男轻女痛恨的那根弦”。
中立言论占21.6%,部分网友体谅贫穷和疾病带给梁育佳一家的不幸遭遇,感叹生活不易:“这个新闻,我看到的是中国底层社会贫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位父亲也是迫于无奈,如果条件允许,我认为这位父亲是希望把两个孩子都健康养大的”“也是可怜人”“就是要吸引大家注意罢了,自己的孩子,哪个都会心疼”等。
正面言论占15.9%,有网友评论“幸好上了热搜,爸爸的选择没有错,祝他们一家子好运”“还是想办法帮帮这小男孩,而不是一味的去喷父亲,不是因为没有办法了,作为父亲的,也是不会想出这方法的。作为母亲,我太能体会父母对孩子血浓于水的难以割舍情谊”。
大V评论:
在新浪微博上,参与该事件活跃度较高的重点博主以资讯博主@成都热门话题 、媒体官微@四川手机报 和大V@作家陈岚@乔志峰 等为主,但是参与形式大都是对该事件的相关追踪报道为主。而@作家陈岚@乔志峰 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家陈岚:从价值观来说,“卖女儿救儿子”这几个字是恶臭的。不过通常只是这样的家庭的噱头,不是真的会卖。一般对于那种真的在救孩子(无论救男救女),父母苦苦挣扎,扮丑扮鬼都有的家庭,通常不忍心苛责。因为他们的努力,即便苟且,也充满向生的光辉和为人父母的履责态度。希望有关部门和筹款平台,让他们能够凑足40万的移植费用,并监管这笔钱用于孩子的治疗。
@乔志峰:“转让女儿救儿子”式的恶俗炒作为何有市场?救助渠道不畅是主要原因。虽然很多事件明显属于炒作,但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更应该将其当作一种诉求的另类表达。事情引发了极大关注,社会捐助或许就要来了,政府部门或许也会伸出援手了。这些都是必须的。但从制度上“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充分的医疗和福利保障,而不必绞尽脑汁通过策划和炒作自救,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重点博主分析 数据来源:鹰击早发现
律师说法: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表示,应制止违法行为删除“转让”信息,“送养孩子是一项涉及对未成年人抚养、教育和保护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我国《收养法》规定,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亲生父母可以依法送养子女,但不得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媒体评论:
澎湃新闻在《“转让女儿救儿子”,慈善经不起这样的脑洞大开》一文中评论:这一与古装剧中常见的悲苦桥段颇为相似的一幕,在现代社会语境下,触碰了道德人伦、性别平等、法律等诸多文明认知与底线。专业募捐平台工作人员为求助者所支的招,是刻意制造舆论冲突,不顾道德和法律的吸引眼球之法,无疑是对公益慈善专业性的反讽。此事抛开道德人伦方面的考量,最容易透支的便是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慈善公信力。
从目前的进展看,此一行为的目的算是基本达到了。可类似的求助方式一旦形成一种依赖路径,又会让多少人会产生免疫甚至是关注疲劳,从而一次次加剧慈善的公信力危机?
现如今,并不少见的“卖儿求医”式求助噱头,说明这个社会的“穷病”还是太多,也折射出贩卖悲情的求助模式有着较深的民间土壤。但专业的现代公益、慈善操作,理应有能力也有责任抵挡这种传统的“诱惑”,避免沦为眼球效应的附庸,这也是区分现代慈善与传统苦情式自救的一个重要度量标准。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