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屏到被封再到回应,舆论对于张凯律师的议论完成了正面-负面-正面的三次转折。7月23日,张凯律师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都在一条船上》在朋友圈刷屏了。爆文一出,往往伴随着剧情反转。
翌日下午,该文微信提示“此账号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张凯的这篇文章和他的个人经历变成了舆论的焦点。
“张凯律师”相关舆情走势,数据来源:鹰击早发现
第一个质疑张凯律师的是微博大V@就叫熊太行也行,7月24日9:44,@就叫熊太行也行 发博:你们害怕有害疫苗我可以理解,但是不是先把以前张凯律师怎么丢的执照搞清楚再说,别随便打钱?都说互联网有记忆。我看大家的记忆只怕不太好。
注:该博文已被删除
大约1个小时后,@辩手李慕阳 表示:同一条船的张凯律师演绎了一次经典的新媒体营销,请注意以下细节:
1、这篇文没有推送,而是用了关键词触发素材。
2、因为没有推送,付款码可以不停修改。
3、因此,张凯律师可以绕过微信的限额和监管,不断修改付款码,收到诸位打款。
不做道德评价,这个套路玩新媒体的真该好好学学。
随后,@月风_投资笔记 @槽值 等博主继续爆料张凯律师的“黑历史”:你的执照真的是为疫苗案受害者说话弄丢的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第一次认识张凯律师。除了他自己说的帮助奶粉案、疫苗案受害者之外,都不了解他的过往。
2016年,温州“张凯案”曾轰动一时。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据温州网报道,经数月缜密侦查,公安机关查明,一个名叫张凯的北京律师,是近年来包括该事件在内的一系列涉宗教非法聚集事件的幕后策划组织者。
张凯正是因为骗取信任收敛钱财、煽动教徒非法聚集、勾联境外组织和人员,所以才无法继续做律师。
热门文章,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蹭疫苗热点,一篇文章赚了30万元!张凯律师的“船”翻了……》、《律师张凯勤换收款码,一篇疫苗文收获30万赏金触动社会神经》、《“10万+”爆文获打赏数十万 吃人血馒头还是合理赚钱?》、《你只盯着疫苗案,却不知有骗子蹭热度发文一天内被打赏上百万》等文章再呈刷屏之势。
此时的张凯又被打上了“蹭疫苗热点”、“吃人血馒头”、“骗子”等标签。
然而,表示力挺张凯律师的也不在少数,新媒体研究者魏武挥明确表示“我基本站张凯”,对“人血馒头”、“发国难财”等论调进行了反驳,“变着法换二维码无非是想多收点赞赏,吃相大概不好看,但没啥大不了的问题,人血馒头这四个字我也不晓得咋冒出来的,我写篇东西,你们打赏我,这就叫人血馒头了?”
网友“广州李家老大”说:国人似乎可以接受范丞丞一夜收获4百万的打赏,王宝强等明星几亿的收入,而不待见一个勇敢律师几十万的打赏。
网友对“张凯律师”事件评论情感分布
7月24日19:17,@大律师张凯 首度回应称“我希望以后还可以写文章,打赏比这次还多”,7月26日11:03,@大律师张凯 第二次回应,“我一共得到的是大约140万”,该笔费用将用于法律研究项目。根据鹰眼速读网系统和鹰击早发现系统的数据,网友对“张凯律师”事件总体上比较中立的,比较正负面情绪,不论是全网还是微博,负面都略高于正面。
每次重大舆情事件出现,舆论场中的信息总是夹杂着无数的谣言和肆意宣泄的情绪。我们既希望通过纷繁复杂的网络认清事实真相,却又常常质疑新闻报道是否客观。从张凯律师无意识“蹭疫苗热点”的议程设置到媒体有意识谴责张凯“吃人血馒头”的议程设置,再到网民共同参与话题讨论试图打破“拟态环境”,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媒体时代人人拥有话语权,但比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能否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