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湖北日报网上线了一篇文章,题为《湖北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新浪、腾讯客户端随即对本文进行了推送。“扶贫干部”、“女贫困户”的身份落差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眼球。
该文讲述了一个扶贫干部和女贫困户的爱情故事,54岁的单身扶贫干部韩庆玉和46岁的于冬之在扶贫工作中相遇了,两人一来一去渐渐熟悉起来,2018年元月领了结婚证。于东之坦言:“初见他时,从没想过和他走在一起,毕竟他是干部嘛”,韩庆玉说“扶贫扶的是感情”。
事件溯源,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鹰眼速读网系统显示,这篇报道最早于7月12日9时30分在人民网湖北频道予以刊发,题为《湖北鹤峰:“精准扶贫”牵姻缘?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喜结连理》。7月17日上午9时50分,湖北日报网转发了这篇报道,继而引发舆论关注。
热门文章,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作为舆论传播扩散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手机凤凰网、新浪新闻、河南广播网等网络媒体第一时间转发报道,短短半天便得到多次传播,也从侧面显现出此事件的舆论热度。
17日中午,封面新闻作了跟进报道,此文第一作者、湖北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宣传干事马妍证实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领导早就知道了!”“全国首例那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县里考虑了很久。”“因为两个人身份比较特殊,压着也没敢写。后来觉得这也是一种正能量,(因为)扶贫扶的是感情嘛。”
情感分析,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类似扶贫联姻的爱情故事并非孤例,2017年陕西定边县扶贫女干部严宝玉“闪婚”32岁贫困户张志川也曾备受关注。因此,当“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的消息再次出现的时候,网民情绪相对来说比较中立了,大部分网民没有先入为主急于表态。
比较正负面情绪,正面明显占据上风,网友评论话语中多为“祝福”、“支持”等正向情绪表达;少数网友认为过于强调两人身份让人反感,如此宣传是“高级黑”。
无独有偶,就在2018年7月5日,微博博主@李千重 晒出一张男子展示PPT的照片,主要内容为某专家点评:“扶贫‘送’老婆,对光棍汉来讲也能算得上是精准扶贫了。”
2017年4月11日,桂林日报发表文章《扶贫干部给他“送”来了老婆》,这是广西平熬村的贫困单身汉周应雄与大河乡大村的女青年黄冬梅相亲并恋爱结婚的故事。两人通过帮扶联系人牵线,成就了一段姻缘。以上“专家点评”即是由此事所触发的感想。
@李千重 的博文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大多数网友认为,一个“送”字,体现了专家对女性物化的陈旧性别观,也反映了该名专家“扶贫只扶男性,女性不是人”的狭隘思维。“送”老婆的“精准扶贫”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
如果将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和扶贫“送”老婆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看,一个是经村民介绍,扶贫干部与女贫困户结婚;一个是经帮扶联系人介绍,同为“贫困户”的男女结婚。虽然自始至终女性的话语身份没有变,但正是主体的变化,使得两起事件中网民情绪和社会效应大相径庭。
版权归蚁坊软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