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8日下午开始,一个“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参加毕业典礼”的消息瞬时发酵地沸沸扬扬,#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典礼#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榜TOP50。事件的焦点为一位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在微信公众号「一只栗砸儿」发布的文章《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
作者表达了对学校规定只有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干部才能去天佑会堂参加毕业典礼的不满,并提出了五点诉求。该文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天之内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
北京交大迅速锁定舆情源头
6月19日13时25分,北京交大在其官方微博上做出回应,称原定方案主要考虑到时间、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但综合来看,还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同时表示将对毕业典礼做出局部调整,全体毕业生和家长均可参加。
事实上,6月19日上午,校方就和这篇文章的作者取得了联系,表示学校正在开会讨论相关的问题。从趋势变化看,直到下午18时相关舆情量才到达一个小高峰,此前“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参加毕业典礼”这一消息虽在学生群体中盛传但尚未在网络上形成规模化声量。北京交大第一时间针对舆论危机发声,将事件的负面影响化解在了萌芽阶段。
6月20日10时,事件热度到达峰值,但是舆论倾向已悄然发生变化。北交大回应、已调整方案等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重点。
趋势变化,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社会情绪:负面情绪有所下降
情感分析,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通过鹰眼速读网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回应前后网友基于该话题讨论与观点表达所产生的情感变化,我们发现正面情绪变化不明显,负面情绪有所下降,中立情绪相对增多。具体表现如下:
在北交大回应之前,网友负面情绪占比27.8%,正面情绪占比45.2%,中立情绪占比27%。在网友的负面情绪表达中,主要包括北交大的所作所为令学生寒心,这不是教育家办学、缺乏人性,学生就这样被教育坏了等等;正面情绪表现为网友希望学校对此事做出解释并且立即改正;中立情绪即网友未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北交大回应后,网友负面情绪下降了8.8个百分点,中立情绪比例为36.5%。此时的正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网友对学校能够倾听学生诉求的肯定,认为该事件终于得到了合理的解决;还有部分网友表示真正的高等学校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以后应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相互沟通的平台。
媒体报道与舆论引导
热门文章,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①腾讯新闻客户端 第一时间跟进事实。
在舆情发酵之初,单单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作为信源显然是片面的,况且文章作者不满情绪也是表露无遗的。即便北京交通大学随后通过微博发声回应,对于广大想要得知后续的网友来说,信息传达不一定到位。腾讯新闻客户端发表《北京交大回应:学校对2018年毕业典礼安排作出调整》文章进行跟进报道,为广大网友参与话题讨论时提供了全面的事实基础。
②光明网、和讯网 充当理性舆论的扩声器。
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本是一件无可争议的事情,光明网、和讯网均将此作为了理性舆论引导的思想根基。《让每个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大学毕业典礼就该无差别对待》两篇文章从北交大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为大众舆论提供了理性的发泄口,利于网友心态的调整。
③今日头条、新京报 直指矛盾焦点。
在北交大毕业典礼事件中,大学搞差别对待、为学生贴非优秀标签话题讨论热度不减,实为矛盾焦点。今日头条《毕业典礼只许“优秀学生”参加,这大学“小”了点》和新京报《母校,对不起,我宁可不做那10%》言辞犀利,直指学生关切。
结语
一起舆情事件,网民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评论和情绪表现行为。随着处理速度的加快和信息量的暴增,网民对某个舆情事件的关注周期越来越短,在一窝蜂地感性关注、评价之后,往往迅速消散,难以形成理性共识。北交大毕业典礼事件,得益于校方主动发声和媒体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真相引导和情绪引导并存,有效地推动了短时间社会情绪和网民认知产生良好变化,有利于舆情在理性中退场。
版权归蚁坊软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