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这无疑是学界的盛事。出乎意料的是,在各项工作紧张筹备的过程中,“北大口红”却首先爆火了一把。
注:该文已被删除
4月9日,北大校友王梓在微信公众号「硬核少女」上发表一篇注明原创的文章《我把北大校徽上的红色做成了口红,献给颐和园路5号的你》,该文阅读数迅速突破10万+。
王梓其人,用文中的话说,是“最能代表‘女神’二字”的人,“也许我是个女战士吧”,北大2007级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就读于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后被扒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女战士”表示,自己之所以这么耀眼,是北大校徽上的那抹红色给了她最坚实的支持。因此她决定在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送给所有北大女生一份礼物,命名为“颐和园路5号”,每支售价120元,限量发售12000支……
这个貌似校友励志创业的故事很快就出现了反转。
此款口红由于在产品介绍中未披露生产批号和卫生质检证明等信息,被网友质疑为“三无”产品,已经从销售平台下架。卖家声称,口红并非“三无”产品,可正常发货,但销售平台客服建议买家先申请退款。
4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表示,“颐和园路5号”口红的生产和销售并非北京大学的官方行为,北大也未授权任何企业和个人做这款口红。至于此款口红是否侵权,学校的法律顾问办公室和标识管理办公室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密切沟通中。
除此之外,该创意可能还涉嫌抄袭自其北大同学。
舆情演化:拱形特点明显
趋势变化,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从舆情传播整体态势看,“北大口红”事件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刺激性消息产生、相关舆情爆发、平稳回落,共历时8天左右。
首先是文章极具刺激性,4月9日王梓所缔造的“北大高学历女神出售情怀口红”触动了网民的敏感神经,导致舆情有可能持续发酵。
其次是更多网民、大V、评论员等的言论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相关舆情量出现剧增,4月12日到达峰值。
最后是消退阶段,4月14日开始热度持续走低,仅有少量网友还在继续关注。
涉及话题:卖情怀可以,消费母校不行
话题分析,数据来源:鹰眼速读网
毕业之后,似乎每个人都对母校怀着无比的眷恋之情,离开北大数年的王梓也不例外。在洋洋洒洒的文字中,毫不掩饰此前“我”以母校为荣、现在“我”是母校的骄傲。王梓背后,“北大”光环从未消失。
其实,眷恋母校也没什么大问题,但这绝不是利用母校进行商业营销的理由。试问如果没有“北大”背书,“颐和园路5号”还有什么附加值?“存在注水成分的简历”、“面向校友限量发售”、“又一次成舆论焦点”(沈阳事件风波刚过),每一个都足以引起北大人的愤怒。
“学院路的智商税”不是那么好收,试图把“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的微商文风,以及“北大女生都是身披铠甲的女战士”的尬情怀,连同无资质也无质量保证的口红打包出售给北大校友,这一群体自然不会买单。
戏谑的解构:衍生负面舆情
《我把北大校徽上的红色做成了口红,献给颐和园路五号的你》爆出来没多久,网友们就开始群策群力,发挥创作热情,势必将“北大红”这一资源开发殆尽。
清华、复旦、北医、西大等学校的同学也“不甘落后”。
网友们将个人的不满情绪借助于戏谑的符号和文字进行表达,传播体量、传播速度和效果并不亚于直接谴责,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针对网友质疑,王梓表示会在其个人微博作出回应和说明。但是,至今为主,文章中提到的微博账号@王小籽儿 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其最新的状态还停留在2月20日。
营销“北大口红”并非坏事,错的是借“北大”标榜自己。王梓究竟是止于“北大人”还是兼具北大精神,至此,高下立见了。
版权归蚁坊软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