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XXX”、“寻求公道”、“相信公平正义”……在网络发声、寻求舆论关注以推动维权进程正成为网络舆情的一大类别。求助主体选择在公开网络曝光恶人恶事,希望借助大众关注驱动舆论审判,这类网络维权现象与伴生的舆情呈现出哪些特点,有哪些地方值得关注,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维权,本文将在近期网络上发生的几大热点维权事件为基础进行简要分析。
一、近期网络热点维权事件
从近期维权事件类别上来看,涌现的维权方向主要有:
1、性侵害维权:
①7月,都美竹爆料吴亦凡性丑闻。
相关舆情报告参考:明星舆情:吴亦凡事件分析专报
②8月,网友@小艺希望坏人被惩罚 爆料遭主持人钱枫性侵。
相关舆情报告参考:基于钱枫被曝性侵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的演化及反思
2、家暴维权:
①女子举报西安一高校院长之子家暴:8月22日,一网友@雨天LYQ发帖称,自己遭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院长雷某东儿子雷某多次殴打和骚扰。
②李阳家暴女儿事件:8月29日,李阳前妻Kim发文指控李阳家暴女儿,并晒出一段疑似家暴现场视频。
3、宠物伤亡维权
①金毛Siri托运致死事件:7月,网友陈女士@亚瑞蒂奥 发文称自己委托某宠物托运机构托运自己快2岁的金毛Siri,下的是空运单,该机构却私下改成陆运,从而造成狗死亡。
②隔离宠物狗疑似被扑杀事件:11月,网友爆料称自己按通知前往酒店隔离,得到防疫人员不会对狗怎么样的确认后,通过家中监控发现防疫人员进入自家,用铁棍敲打自家宠物狗的头。
②猫大力吃死猫事件:11月,网友@女高工 曝猫大力宠物食品毒死自家猫。
以上几大维权事件大多发生、活跃于主流社交平台,但维权者们的行动并未局限于此,视频维权也呈现出较高的网民互动。
4、劳动者维权
以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为例,在站内以“被开除”“劳动仲裁”为主题的视频不在少数,播放量几十万的亦有许多,今年10月发布的“我被强制开除了!!!”视频高涨至三百多万,11月发布的也已经达成B站“百万播放”热门,劳动维权话题在站内十分火热。
二、网络维权有效性讨论
在网上搜索维权途径就会弹出各类投诉网站、百姓留言板、热线电话的整理汇总,为何部分维权主体仍选择在网络发文、发视频,寄希望于舆论审视推动事件结果往己方倾斜?
纵观上述几类热点维权事件,这种选择的合理性会显得明晰起来。
一是某些权益的维护在网络环境中呈现强有效,如性侵害、家暴侵害等。这类侵害行为发生较为隐蔽,现实维权时不少受害者还易陷入因“污名化”“病耻感”“调解求和”“耗时费力难进入司法程序”等带来的求助困境。
在7月都美竹爆料吴亦凡性丑闻事件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事人接连回应和相关部门启动调查程序形成一大舆情风波。这也激发了多个受类似侵害的网民爆出自己的受害经历,个人强姿态在网络上维权的行为带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二是某类问题缺乏现实解决范式,转而求助于道德审判,如在网络中闹得沸沸扬扬的宠物被伤害的多起事件。动物虐待、宠物作为个人家庭成员还是一般动物来认知都是目前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现实维权中宠物主人没有可直接援引的案例、规范,以“作为家庭成员的宠物被伤害”这一性质暴露在网络上,希望能站在道德层面吸引关注,引起大众共情、反思追问,促成对伤害宠物的人或机构的声讨、惩罚。
总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维权途径,权益受损者通过网络环境集合了成千上万网民的声援“撑腰”、出谋划策,就像在B站劳动者维权视频下有不少分享劳动仲裁程序、律师专业意见、个人成功维权分享一样。网络维权一经成功曝光就能发动网络世界的力量,这是线下以少数个人对抗侵害行为进行维权时所难以获得的,情感层面的强烈慰藉、维权层面的海量帮助,这些对维权者来说具有实在的吸引力。
三、网络维权的得与失
在目前的网络维权中出现了一个描述部分维权行为的词:“小作文”,指的是维权者在网络发声时常以情感化、细节感丰富的长文来叙述事件始末,“动之以情”的表达也常点燃情绪化强烈的舆论热潮,倒逼相关方进行回应处理。这种行为选择从尽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情感共鸣、从而推动事情快速解决的角度具备一定合理性,但也是以自身创伤、伤痕曝光,隐私信息让渡给全网聚焦的代价交换。
在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和大卫·里昂(David Lyon)提出“液态监视”的概念中,互联网的发展使庞大的信息流产生、流转,社会纽带变得松散和脆弱,权力运作方式从全景监狱(将监视者放于中心,被监视者背对监视者围成一圈的圆形结构设计)转换为去中心化、及时性高、流动性强的液态监视,监视呈现碎片化,监视主体也不仅限于传统的权力机构,一般的互联网用户也参与到了监视过程中。
在液态监视状况下的网络维权整体上,维权者以情感化话语、强说服性说辞、直白式表达尽可能在高速的网络信息流中换取被大众凝视、监视的机会,但正如“小作文”一词正因为屡次反转的新闻慢慢被赋予负面意味,情感化话语表达在浑水摸鱼谋求流量利益的“假维权”事件曝光下对舆论的驱动一定程度变弱,这类“假维权”引起了公众一定的理性反制,同时也对以“扒开伤口”陈情式的维权效果造成一定削弱。
四、网络维权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如前所述“小作文”式维权的出现以及某些实际案例结果表明,整体上重情感表达、情绪推动的舆论与这类维权呈现契合性,但另一方面“陈情”式维权的效果也与维权者本身的媒介素养息息相关。
“如何‘陈情’”、“在哪个平台‘陈情’”等维权诉状的书写与呈递方式、平台的选择是网络维权主体在想要驱动舆论审判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哪些维权热点的沸沸扬扬实际也呈现给了我们网络维权的成功者。具备一定传播知识、舆情敏感性的维权者离成功“陈情”就近一步,而相反的,缺少这类潜在成本铺垫的维权则容易在网络世界中销声匿迹,甚至根本想不到还有网络维权私力救济这一路径,一部分维权者对媒介使用、传播力量、信息使用加工的认知能力不高,在媒介素养不高的群体中网络维权失效现象更为常见,如欧某中案、外卖员汽油浇身点火自燃等。
五、 如何看待网络维权
网络维权现象的火热需要得到正视,一方面要肯定网络维权中的舆论监督扩大、丰富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私力救济的出现也现实性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各类网络维权现象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从维权者出发,提高其媒介素养水平,特别是农民工、劳动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等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加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利用水平,如对“政府网站”“留言板”等常规维权路径以及网络参与进行宣传,以尽可能弥合知识沟的方式来扩充其维权渠道,保障其权利实现。(相关舆情知识:知沟理论)另一方面,也需增强网民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使大众审慎、客观对待网络维权,避免“假维权”、“维权营销”等现象造成信任崩塌的不良后果,减少网络维权中催生的的网络暴力行为。
从政府部门角度,网络维权的健康发展也有赖于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加强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正确面对网络维权现象,如利用鹰眼速读网等工具收集全网民意诉求,重视事实调查、问题解决以及舆情回应,避免由网络维权事件生发出对政府工作的质疑、不满。此外,也要对“假维权”“造谣式维权”行为进行打击,避免网络维权在这些有害信息的污染下成为伪命题。另一方面,也可借势新媒体环境搭建触及门槛更低、亲民化程度更高的维权通道,保障个人、群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