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4时许,@潇湘晨报 报道了一则标题为“杭州姐弟先后被狗咬,姐姐未打疫苗脑死亡,弟弟及时打疫苗无大碍”的新闻。该则新闻发布后,经多家媒体如@丁香医生 、@网易财经 从狂犬病防治与事件本身层面进行关注传播,社会关注迅速上涨,各类观点输出与公众关注持续对话题进行加热,14日晚间十点左右触及舆情高峰,15日上午由一系列的科普视频再度引起小范围的舆情热度。同日晚间,@成都商报 发布杭州狂犬病脑死亡女生父亲发声报道,事件热度再次攀升,形成事件讨论的绵延态势。截至16日上午,微博客类社交平台上#杭州一女生感染狂犬病脑死亡#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8亿,#杭州狂犬病脑死亡女生父亲发声#的话题阅读量也到达2.6亿。
根据舆情监测系统鹰击早发现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网民对此事的情绪表现为压倒性的负面反馈。尽管在女孩父亲发声之后负面情绪有所减少,但程度轻微。从网民讨论数来看,事件初始爆出后近1.6万的讨论规模要明显高于补充报道五千左右的讨论热度。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整个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网民的情绪爆发集中点,即女孩家人、媒体报道与养狗管理几个方面,透视多重矛盾点导致一边倒负面舆情下复杂的争议成分构成。
媒体报道创造多方舆论土壤
在热门博文的报道中,事件的信息来源是网传的一份简报,视频报道中媒体求证了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工作人员,此简报的信息真实性得到了承认。在报道被发出后,大量网民被标题吸引过来,初期舆论场得以产生。随后部分网民指出,报道内容大多摘录简报且采用的表述容易引发歧义,媒体模糊事件重点的操作被诟病。如按报道所描述,则世卫组织长期承认提倡的“十日观察法”在此事件中失效,时间本身变得有更多疑惑,讨论区针对“十日观察法”的科普与“伪科普”也让舆论越发混乱,发布此博文的媒体也被网民打上了“带节奏”、恶意发酵舆论的“无良媒体”的标签。
“重男轻女”引爆性别对立情绪
事件中姐弟先后被狗咬但注射疫苗情况差异的对比与“脑死亡”这一严重结果的信息叠加使评论区最先被辱骂女孩父母的观点占领,认为女孩父母重男轻女,“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就好了,希望女孩死后变成鬼回来找这家人,把这家人都带走”、“女儿的命不是命了?”等言辞较为偏激的表态获得大量赞同,事件中弟弟打疫苗姐姐没打让网民的负面情绪爆发,且姐姐说出被狗咬但父母未重视这一事件描述形成了负面情绪主要扩散点,还有部分网民发散到地域性重男轻女的现象讨论,转发评论区成为了性别对立、情绪宣泄明显的舆论战场。
涉犬话题催化负面舆情升级
在事件舆论爆发的声浪中,宠物管理、养狗管制这一热点话题也再次被卷入争议漩涡。事件中该家父母散养狗、没有给狗打疫苗、丢弃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流浪狗的行为也被网民认为没有常识与良心。讨论区从城区乱养散养狗、不拴绳养狗的吐槽逐渐演变成对禁止养宠物犬、实行禁犬令、捕杀流浪犬的舆论呼吁与宣泄,讨论范围从科学养狗扩大到所有城区宠物犬、流浪狗的管制处理,而反对以上观点的网民认为狗在人类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如搜救犬、精神安慰犬等是多样化且带有正面效果的,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此类狗伤人、狂犬病事件的发生多半是人祸,过错不该由全由狗来承担。爱狗人群与抵制养狗群体的“对线”进一步使事件负面舆情升级。
情绪席卷后事件重点模糊化
本次事件负面舆情的爆发,始于部分媒体对事件报道的内容呈现视角,集合了重男轻女与涉宠事件两大公众敏感度较高的要素为舆论的野蛮生长创造了条件。在后续女孩父亲发声后,舆论普遍认为初始报道的媒体有为了引流而挑起群体对立的嫌疑,先摘出部分信息掀起争议收获第一批次流量,而后澄清、补充报道再次收获曝光,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关注被无端消耗,引发的网络骂战也对当事人造成了较大伤害。事件中更需要社会关注的本应是公众对狂犬病疾病的正确认识与科学养犬意识的培养,但在负面舆情的强势发展下真正的重点却被忽视了。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