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社会治安局势日益复杂,各种舆情危机逐年增加,并容易扩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作为社会治安一线的基层民警,在出现涉警舆情危机事件时,往往第一时间就能到达现场,对舆情事件进行处理,而先期的处置工作会对整个舆情事件的进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基层民警应树立并不断提升应对舆情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一、基层民警舆情危机应对之责任意识
由于涉舆警情大都涉及到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现场的处置民警,要树立大局意识,培养统筹兼顾的能力。一是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每一位基层民警都要树立警察意识,牢记宗旨意识,切实落实“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样在处置警情时才不会脱离群众,并为最终有效化解矛盾奠定基础。二是要强化政权意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警察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
因此,基层民警在处理舆情危机时,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上。特别是现阶段,因征地拆迁、人口流动、环保问题等引发的群体事件有所上升,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各种邪教组织死灰复燃,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插手利用,敌对斗争复杂,恶性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基层民警在平时就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大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处置突发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水平,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
二、基层民警舆情危机应对之法律意识
在处理舆情危机时,人民警察有效树立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先期处置的基层民警要坚决依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把握法律权限,力争将涉舆警情做到最圆满的处置。一方面要积极按照法律原则,坚决慎用警力,并在现场做好对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强化警务公开,加强媒体舆论的联动及监督作用,树立人民警察良好的形象,合理的将矛盾化解在最初的原始状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别有用心故意“煽动”、“炒作”等力求将现场事态扩大的重点人员,现场处置的民警要注意收集证据,选择恰当时机,坚决予以打击,以维护法律尊严,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三、基层民警舆情危机应对之敏感意识
作为第一到达现场的基层民警,对于涉舆警情要有敏锐的嗅觉,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早”的原则,做好警情的先期处置工作,力争最大限度的缩小范围,减小影响,将矛盾隐患缩小到萌芽状态,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基层民警要做好各类舆情信息的研判工作,关注互联网媒介在一定时期、区域内反映出的热点问题,在立足巡防本职工作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力争在第一时间将舆情危机在萌芽状态中化解。同时,由于涉警舆情危机极易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基层民警在先期处置时要强化对舆情信息工作的认识,坚决克服事事简单粗暴的处警方式,特别是许多涉及到“民生”的警情,处警民警一定要从开始即认真对待,注意处警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正面引导,防止事态无端扩大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四、基层民警舆情危机应对之汇报意识
对于群体性影响恶劣的复杂警情,首先到现场的基层民警及时汇报警情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及时将现场警情向上级反馈,才能使领导决策层迅速及时掌握情况,了解现场状况,并采取应对对策,为后期的有效处置提供基础。此外,基层民警在汇报警情时,应根据警情的大小,严重程度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分级汇报。分清哪些警情应向分局指挥室、政工部门汇报,哪些警情还要第一时间通过单位越级汇报,从而为后期的有效处置提供便利。
五、基层民警舆情危机应对之化解矛盾意识
一是树立“局外人”思想。由于涉舆警情的相对公开性,现场处警民警处置不好往往会引起新的矛盾,将自己无端卷入矛盾之中,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处警民警要时刻把握自己化解纠纷的职责,并在平时加强岗位训练,提高处置舆情危机的能力,以避免矛盾的扩大。二是表明态度,淡化处理。涉舆警情(如强拆等)往往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民警到达现场后往往会引发群众的反感。此时民警要积极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来维持秩序而不是来抓人的)。力争得到群众的支持,将纠纷、矛盾淡化,并有效地控制处理。三是注意方式方法,对于一些有影响的事件,现场的民警要注意处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情况还不明了时,为有效防止有人无端作文章,要积极发挥警戒线的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好保密工作,力争将事态控制在最低限度。
【免费试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拨打400-677-0986或点击右侧在线咨询】
相关搜索:基层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