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面临着各类突发舆情考验,在危机爆发前及时处置,才是避免舆情危机的最佳方式。可以根据以往发生在节假日期间的重大舆情事件,借鉴经验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预防可能出现的突发舆情危机事件。
一、警惕四类突发事件诱发的舆情危机
1、重大交通事故
节假日期间,出行人数激增,道路交通安全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对于交管部门而言,交通事故的多发性和处置都潜存着舆情危机,相关部门除了妥善处置之外,还需在事故通报环节中体现对伤亡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切忌言行不当触发负面舆情。此外,针对恶劣天气、旅客滞留等突发情况,政府应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处理。
2、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事故
节假日期间,居民用火、用电等会导致消防安全隐患增多;大型群众活动频繁,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易发生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公共安全压力倍增。尽管近年来节假日期间消防事故发生率逐渐走低,但风险仍存。
3、恶性伤害案件
节假日的主题应当是团聚、和谐、温暖等。若在此期间发生伤人、杀人等恶性案件,社会影响将会更加恶劣,更会刺激网友的负面情绪。在此类事件中,公安机关处置稍有不当,极有可能使其在公众心理遭受冲击的情况下,成为舆论迁怒的对象。
4、辱警袭警事件
节假日期间,一线公安干警不但执法任务重,还面临冲突多发的处境。这提示公安机关,需合理安排好警力配备,保障执法全过程合法化,同时果断亮剑处置暴力抗法、袭警等行为,引导舆论自觉维护执法权威。
二、警惕政法干警个人行为诱发的舆情危机
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公职人员吃请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但相关舆情仍不时爆发,由此带来的醉酒惹事、交通违规、干群冲突等问题也是舆情引爆点。节假日期间,应酬聚会活动多,作为公职人员的政法干警需时刻注意言行,避免因个人不当行为诱发舆情;同时,政法机关需开展廉洁警示教育,提醒政法干警遵纪守规。此外,各级政府和纪委节假日前后也会通报违反党纪国法的公职人员,包括政法干警。一般而言,通报类舆情信息,尤其是被通报人员级别高、违纪违法事实严重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
三、警惕旅游类事故引发的舆情危机
2018年1月,东北雪乡“宰客”“打人”等事件引发了舆论对旅游乱象关注,相关政法机关被动介入案件处置,后续结果也引发了强烈的舆论期待。节假日假期,外出旅游的居民增多,因纠纷发生伤害事件的可能性升高,政法机关面临着舆情处置和舆情引导的双重压力。在舆情引导中,政法机关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处置,评估伤情鉴定结果、公布调查结果、处罚决定等工作均有可能诱发舆情。针对此类舆情多发源于自媒体平台的情况,政府需加强对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测,以便能在舆情初现之时予以处置。
四、警惕专项行动中可能触发的舆情危机
节假日期间“扫黑除恶”、打击赌博犯罪等专项行动需大力推进,政府机关需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舆情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加强执法者的风险意识和预警能力,为专项斗争的开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五、警惕错误宣传引发的舆情危机
节假日期间,政府机关和广大政府干警坚守在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岗位,是正面宣传的良机,但参照以往节假日宣传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宣传报道采用一味卖惨、卖萌等不恰当的表现方式,容易被舆论质疑是刻意博取同情。对此,提前做好议题设置和宣传策划,最大限度规避不当宣传,有助于刻画出政府干警的勤勉形象,收到正面宣传的实效。此外,宣传还需评估合理性,预判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六、警惕群体聚集引发的重大突发舆情危机
与一般突发舆情危机事件相比,重大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虽发生频率低很多,但因具备突然爆发、难以预测、后果严重、需紧急处理等特性,往往令政府机关措手不及。节假日期间,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派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但各类社会因素纷繁复杂,重大突发舆情危机事件的隐患较多,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维权事件,在节假日假期容易经由热议演变为实际行动,返乡民工针对讨薪、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也可能诱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于此类舆情事件,政府机关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做到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坚持“准确、主动、及时、公开”原则,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发布权威信息,有效正确引导舆论。
【免费试用节假日舆情监测系统,可拨打400-677-0986或点击右侧在线咨询】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