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改 修宪 人大投票 表决通过 高票通过
(图片来自“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3月11日15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5时52分,会议以2958张赞成票,2张反对票,3张弃权票,1张无效票的投票结果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相关舆情量在当日达到顶峰。
一、表决方式说明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通过。
二、传播分析
3月11日15时52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表决结果公布的一小时内,涌现出大量新闻报道(主要以快讯为主),同时事件引起大量网民转发传播,舆情量达到本次事件传播中的最高峰。3月12日上午,随着官方受权媒体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内容,分析其深远影响,同时解读修宪背后原因,引起舆论更深层次的讨论,舆情传播量达到本次事件传播次高峰。3月13日起舆情量大幅度下降,较前两日明显减少。
在“宪法修正案获高票表决通过”事件中,平台传播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网站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官方受权身份对该事件进行了最先报道,同时借助PC端新闻推送位获得了大量浏览量,平台传播量居于第一。其中各大报社发布快讯第一时间披露投票结果,引发巨大舆论关注。后续新华社发布的《(两会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日报》发布的《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社论)》等进一步引发社会讨论。
微信公众号对事件的报道和解读,提高了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居于平台传播量第二位。众多知名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宪法修正案获高票表决通过”的文章,“央视新闻”发文《关于宪法修改的意义,这篇文章都说透了》,“环球时报”发文《中国修宪无须与西方政治体制“对表”》,使网民对修宪有了更深入了解。
微博以其时效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成为话题产生及传播的主要场所,平台传播量居于第三。随着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各大媒体和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其他网民进行了传播,同时讨论修正案所造成的后续影响。
三、倾向性分析
3.1 媒体报道分析
3月11日,受全国瞩目的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表决通过,“人民网”“法制网”等33%的媒体发文报道各阶层人士纷纷表态坚决拥护修改宪法,支持宪法修正案。29%的媒体以最短的时间在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向社会各界传达了这一消息,“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宪法修正案和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公告,在第一时间向民众传达了会议成果。“中国网”“光明网”等24%的媒体对宪法修正案进行了解读,主要围绕此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展开。此次宪法修正案的表决过程也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通过。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9%的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此外,5%的媒体报道了港台对此次宪法修正案通过高度关注、外媒评价此次宪法修正案通过等。
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获高票表决通过,引发网民关注。41%的网民第一时间传播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这一消息,扩大了事件传播面,引发更多舆论关注。29%的网民表示将拥护宪法修正案,认为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党心所向、民心所归,称宪法修正案通过是国之兴、党之幸、民之福。17%的网民讨论本次修宪具体内容,对照着宪法修改前后的不同,预测修改后将会产生的影响。8%的网民关注人大会议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情况,对赞成票2958张,反对票2张,弃权票3张,无效票1张这一投票结果表示关注。另有5%的网民发表了其他观点,包括梳理1982年宪法历经的四次修改、赞美生态文明入宪等。
四、专家点评
五、热词图
由上图可知,涉“宪法修正案获高票表决通过”的热词主要包括:十三届、全国人大、修宪、高票、投票表决、宪法、通过了、草案、修正案、保障、代表等。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3月14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