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3月29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高颜值”文具暗藏高风险,极易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曾对市场上深受中小学生喜欢的4个品牌香味荧光笔拆解部件逐个检测分析,发现挥发性气味来自荧光笔内的墨水,一共检测出15种挥发成分,其中10种为有毒物质,还包括高毒物质丙烯腈。研究显示,长时间吸入丙烯腈能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疲倦等症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5日,我国已实施儿童文具召回共计51次,涉及数量135.54万件。有关中小学生食品、用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舆论场上的热门话题,受到公众关注,对于部分高颜值文具含有毒物质这一新闻,舆论又有哪些表现和反应呢?
29日,新华视点、新华网、中国新闻周刊、每日经济新闻、财经网、广州日报、北京晚报、重庆晚报等新闻媒体接连报道关于“高颜值毒文具”相关信息,带动网友参与到事件的转发、评论之中,随后,上海松江发布、活力九亭 等上海本地官方帐号的转发助力,以及腾讯视频、抖音、西瓜视频、快手等视频网站的传播,舆论热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另外,百家号、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看点快报等新闻平台的报道助推有关高颜值文具质量问题相关话题在舆论场中逐渐成为热点,舆情热度于29日晚间21时左右达到峰值。
30日,多媒体、多平台相继报道有关高颜值文具暗藏的高风险类新闻,舆情热度到达第二波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在一定热度水平。其中,在社交网络中,环球时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体,民生江西、大理政法、山西发布、银川消防 等地方政务类帐号,自媒体类博主的参与以及共同传播使文具相关话题不断被热议,另外与之相关“盲盒经济”已悄然渗入文具市场,笔、橡皮等各类未知的文具因套上盒子而充满神秘感,正在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今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与学生安全相关的话题自然而然受到公众关注, 学生文具用品再次成为舆论场中热门话题得到大范围传播扩散,进而在全网中传播。
从互联网舆情监测软件鹰眼速读网的分析来看,广东以绝对热度占据榜首,其作为重要的生产企业聚集地,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中小学生文具的安全问题。而北京、浙江紧随其后,这两地因经济发展迅速,网友交互程度较高,对于社会热点关注程度和传播度都处于较高水平。
儿童文具市场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对于缺乏分辨能力的中小学生而言,外观和价格是他们选择文具时的主要参考条件,而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忽视产品质量,使用价格低廉,表面装饰性强的材料以此吸引学生购买欲。
高颜值文具在吸引学生购买的同时,其背后带来的各种危害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据媒体报道,有些文具含有严重的苯等化学物品超标。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会引起慢性苯中毒,轻则头晕、恶心,重则神经痉挛、昏迷、死亡,甚至还会引发儿童白血病。
质检部门曾对文具做过抽样检测:在31批次橡皮擦中有28批次检出了增塑剂:其中10个超标率竟超过100倍!30个批次的修正类产品其中有4个苯残留1个甚至超标414倍多!39个批次的笔类产品中液苯类物质超标率为97.4%!这些孩子们用的文具含有增塑剂可致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当前,在儿童文具市场上,很多劣质文具都含有大量的苯,儿童长时间使用含苯的文具,极易造成苯中毒。除了苯之外,一些文具中也含有大量的铅、甲醛、重金属、塑化剂等有毒物质,对孩子的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新华网评:强化对市场上流通儿童文具的监管是守护儿童文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担起职责,不定期对流入市场的儿童文具进行质量抽查,对不合格产品应当指名道姓予以曝光,同时顺藤摸瓜推动文具生产商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督促其整改不符合儿童文具安全标准的生产工艺。对于“高颜值”的文具,要保证其安全值,也需要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引导。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儿童学习环境。
澎湃新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具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明显不足,这天然加剧了市场的低水平竞争和监管难度,企业比拼也仍更多停留在价格、“颜值”等最浅显的层面,而忽视了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一定程度上说,文具产业也像是“五毛零食”,陷入了低水平循环。其实,无论是基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还是中国社会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颜值与安全兼具的文具产品,都已经是一种刚需。更何况,文具“无毒”只是底线要求。
在网民评论中,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具市场的有效监管,加大打击、处罚力度成为舆论场主要呼声。从源头杜绝此类有毒文具流入市场,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需有关部门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把好审核关。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