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无锡的唐女士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是一名汉服爱好者,此前她发现其他城市出现过穿汉服进行结婚登记成功的例子,于是和丈夫拍了汉服证件照,尺寸背景等皆符合婚姻登记照规范,但在民政局进行婚姻登记时遭到拒绝。此事被媒体报道之后,在网络平台引发较大争议。
事件传播脉络:蚁坊软件对事件传播进行溯源分析发现,3月2日晚间8时左右,@荔枝新闻 最早在主流社交平台做出该次事件的博文报道,随后@红星新闻 、@观察者网 等媒体也转载了该报道,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事件开始进入网民视野,在将近3日凌晨引发第一波小范围的讨论。至3日上午,媒体报道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多名网络博主对此事的表态也激发网络讨论持续升温,此时当地民政局的回应成为热议焦点,助推第二波舆情高峰在9时至10时左右形成,事件相关词条#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与#民政局回应拒绝新人用汉服照登记结婚#也都进入社交平台热搜位,总阅读量超5亿。
网络热议成因分析
汉服登记照登记结婚被拒为何会在网络平台掀起如此大的舆论热议?简单梳理来看,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新旧观点碰撞与现行规定成为热议源头
民政局回应中给出的拒绝理由之一是该服装像戏服,工作人员还称,此前无锡没有先例,因此未予同意。汉服VS戏服的表述引发汉服爱好者与对汉服了解不深的群体之间的争论;没有先例VS我国《婚姻登记工作规范》中没有提到服装特别要求引发网民就证件规范、其他地区处理情况、开口子之后其他服饰如何处理等问题展开大规模讨论。总的来说,采访中所提及的没有先例以及唐女士与其他网友提到的地区处理差异还是与新旧观念、现行婚姻登记规定的处理空间有较大关系。条例本身未提到关于服装的明确说明,在现实生活登记时新旧观念冲突的部分,各地民政局工作人员会采取或保守或理解的不同心态导致处理差异产生,在此基础上网络平台的观点与情绪都被进一步放大,形成本次事件中各类观点碰撞的舆论漩涡。
2、传统文化话题的近期敏感性
文化申遗在舆论场一直是个不小的话题,前段时间还有#李子柒做泡菜遭韩国网友围攻#、游戏《光遇》明制帽问题等新闻,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我国网民对有关本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关注度整体上升明显。民间舆论场在主流社交平台上自发建立的主旨为:【我们科普文化,我们揭露抄袭现象,我们维护中华文化】的#文化输出现象#超话也达到3.7亿阅读量,粉丝数超10万,话题内的舆论情绪一方面表现为对某些国家网民盗用、污蔑我国传统文化的行为的愤慨,另一方面希望做好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的呼吁声也高涨。在这个舆论基础上,本次事件中穿汉服登记结婚被拒也就触发了网民对传统服饰与汉服文化的探讨。
舆情小结: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事件下网民参与积极性高、输出的观点各异,但从各条博文热评以级热转评论整体来看,对于能不能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采取积极态度的网民还是占多数,网络博主@入心简话 在话题下发起的互动投票中,也呈现出支持多元化的压倒性票数差异。
(图源@入心简话 3月2日博文)
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是好事,在本次网络热议过程中,也有历史博主@洛梅笙 分享了《中国服饰专栏:由朝堂走向民间的蟒衣》文章,对相关知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用汉服登记结婚事件中存在新旧观念冲突,需要避免冲突升级,尽量寻求互相理解,另一方面,舆论反馈也应该被看到,为相关规定的完善与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