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一名05后男生心肺复苏抢救老伯的事迹在网络上刷屏。据媒体报道称,事件发生于10月27日,上海一名六旬老伯在参加完同学聚会后心脏骤停倒地。危机时刻,格致中学高一男生盛晓涵迅速上前,对老伯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之后,通过6分钟的心肺复苏将老伯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少年救人事件最初被报道是在12月16日下午两点左右,由上海地方性媒体@新民晚报新民网 采访了救人少年并对事件经过进行了详细报道,17日晚间@看看新闻KNEWS 也进行了内容较为简短的关注报道,但由于这两家地方性媒体的辐射影响力有限,热度在这两日并不太高,舆情处于酝酿期。直至18日早晨,@头条新闻 转载了@看看新闻KNEWS 的视频博文进行报道,其事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社会关注随即大幅上涨,后续在@人民日报 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后,于10点左右到达舆论高峰。截至21日上午,#高一男生胸外按压6分钟成功救人#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2亿,讨论数过3万。
舆情重点聚焦
好心施救、见义勇为等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情绪呈现一般都为赞赏、认同的正面情绪,此次事件也不例外。“盛同学头脑很清醒,行动很果断,没有任何犹豫,这一点很不简单。点赞”、“为你点赞,太棒了!少年强则国强,加油”等此类评论获得大量赞同。不少网民还将此次事件与不敢救人怕被讹的观点相结合,15岁少年果断上前施救的行为让网民感叹“急救普及很容易,但是上前施救更需要勇气,这少年不错”。除了对见义勇为的称赞,采访视频中少年说出救人是“出于本心,发于本愿,有能力才去做的这件事情”、“不必对我进行感谢”等话语,大方沉稳的措辞与谈吐让网民直呼“落落大方思维清晰,一看就是家教很好的小孩”。
救人时少年判断准确、操作正确让不少网民表示自己一些简单的急救技能都不熟悉不了解,讨论区也由此出现了将急救课程普及范围扩大、提高急救技能掌握程度的呼吁。各路媒体之后积极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科普传播:@头条新闻 藉由舆情高峰时的高传播度,适时发布了“转存!每个人都该掌握的五步心肺复苏法”的视频教程,@中国反邪教 发布了各种常见急救技能的图文详解,大V博主中以传播热度较高的@烹饪营养师陈治锟 为例,也在该话题下发布了头条文章:《收藏|5个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急救法》。视频、图文、文章等多样化方式促进了急救知识的扩散,产生了科普教育的一次大范围传播覆盖。
在热门博文评论区,好心救人怕被讹、家属找茬的讨论出现频次较高,不少网民把近期救人被讹的新闻报道与此次事件相联系,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做好事“锦旗变诉状”的情况可能更普遍。受此类讹人、找茬事件被频繁曝光的影响,见义勇为的舆论认知或多或少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谨慎权衡利弊的行为。而事实上针对此种现象,相关法律也做出了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部分网民对“好人条款”的自发科普下,提出担忧的网民表示以后也会鼓起勇气救人,舆论风向有一定的改变。
(图源网络)
“如果看见有人倒在路边,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担心被讹,这个社会就输了。如果走过去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去帮他。不管最后有没有起到效果,那么这个社会都赢了。” 少年采访所说是对大众目睹他人有难时心态转换的美好期望,而舆论对救人得失的权衡与讨论是基于现实层面得出的结果,本次05后少年果敢救人掀起的热议不仅仅是急救知识需要重视的一次大众表态,一定程度上对“到底该不该见义勇为“这一话题也起到了正面塑造作用,且在“好人条款”经事件讨论得到普及、宣传后,对唤醒社会良知与鼓励救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