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概述
近日,一则“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的消息震惊全网。根据目前媒体对事件的梳理和报道,还原出的事件经过如下:
按惯例,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的高三年级每个月会放2天月假,每周日下午3点50分到6点50分放3小时的周假。11月12日下午3点45分,理应是周假时间,班主任鲍方布置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要求写完观后感再放假。对于老师的作业,学生罗某并不友好的表示反对。鲍方则回应:“不想写就转班”,随后便回了办公室。
在此之后,罗某在教室外长时间逗留,鲍方发现后将其叫进办公室进行批评,还要来罗某家长的电话。就在鲍方给罗某的母亲打电话时,罗某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鲍方。随后,罗某回到教室对同班的鲍方女儿说:“我把你爸爸杀了”。
救护车到达医院后,医生宣布鲍方已无生命体征。法医称,鲍老师总共被刺26刀。罗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涉事沅江三中,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二、舆情传播分析
此事被网易、搜狐、腾讯、新浪、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关注并频频报道,网上舆论不断,众网友一片声讨。对于此事的态度,一半以上的网民持强烈的负面情绪,指责学生罗某“丧尽天良”。
三、悲剧背后何为根源
事发后,多位罗某的邻居表示:“小罗成绩好,懂礼貌,孝顺,怎么也不相信这孩子会弑师。”
(圈内为罗某,图片来源:新浪网)
据了解,罗某的成绩经常保持在班级第一、年级前十的水平。正因如此,班主任鲍方向来对他关爱有加、十分器重;罗某的父母也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平日对其要求严格。在老师和家长的规划里,罗某应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罗某则称,自己对此并无太大兴趣,希望过平淡轻松的生活。
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袁林认为“不能将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简单归咎于社会外因”。关注罗某的成长环境,不难看出,家长及老师的严格要求使其内心世界处于长久的压抑状态。据罗某的同学回忆,罗某性格内向,平时与同学交流少,曾经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后,嘴念“杀”字用刀在桌子上刻字。
尽管弑师的极端事件并不具备代表性,但其中教训仍然令人反思。新浪微博上关于此事的讨论,衍生出“心理健康”、“心理扭曲”等相关话题,不少网友认为,长时间的压抑是罗某畸形心理的诱因所在,也是悲剧事件的导火索。而据学校校长介绍,该校从2013年起,心理辅导老师一职便长期缺乏。
四、中国式教育值得反思
自前些年起,骇人听闻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被轮番曝出,其手段之恶劣震惊网络,引发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质疑,中国式教育模式更是屡遭批评。
长久以来,中国式教育模式向来以成绩为第一要义,不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则有可能面临“人格不健全”的问题,成为校园安全乃至社会治安的隐患。
“少年弑师案”的发生,大众再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舆论压力再次指向中国式教育:若再不从青少年抓起,培养正确的三观和品格,那培养出来的“人才”恐怕只是一种高分的表象。
版权归蚁坊软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舆情热点请关注:
新浪微博:@蚁坊软件 @蚁工厂 @鹰眼舆情观察室 @鹰眼口碑研究室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