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基金话题在舆论场上的火热程度似乎超出了以往的程度,自2021年开年以来,就百度指数的数据来看,基金的搜索指数都多次冲击高位,主流社交平台上基金相关的话题也频上热搜,本文将从基金在舆论场大热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出圈背后的原因特点做简单分析,并对当下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以期对基金在舆论场的表现做出一个完整性较高的脉络梳理。
(图源:2021年一月中旬至三月上旬基金百度指数)
一、是什么人在谈基金(基于百度指数为主要依据的画像分析)
在百度搜索指数高涨的背后,对高位区域附近即二月初至三月初近一个月来的讨论人群所在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可看到,主要是华南、华北等沿海区域为热度贡献了大部分力量,这与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较高有直接关系。
(图源:基金人群地域分布百度指数)
另一方面,从年龄层面来说,尽管20~29年龄段与30~39年龄段的人群在全网分布上十分接近,还以30~39年龄段人群数量占比稍微领先,但20~29年龄段的人群对基金的关注值最高,展现出了压倒性的偏好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话题在舆论场上的大热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二十来岁年轻群体的热议。
(图源:基金人群年龄分布百度指数)
二、他们在谈些什么(主要以社交平台热门基金话题为研究对象)
根据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对基金话题的追溯分析可以看到,近期网络上基金大热的具体时间可以大致定位在2021年二月至三月这个时间段内,与百度指数的热度高位以及走向态势基本保持一致。对进入社交平台热搜榜单基金类词条的名称以及相对应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引发网民热议的基金话题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客观阐述类的基金市场行情播报类话题,如#基金大跌#、#基金反弹#等;其二是围绕年轻人新基民群体的基金介绍、新手买基金等理财型话题,如#新手买基金应该注意什么#、#基金连续大跌该买还是该卖#等;第三类是最具代表性、也是热度最高的娱乐向吐槽性质话题,有#基金人已亏到毫无波澜#、#最近看基金的感觉#、#终于知道基金赚钱的原因了#等,该类话题的热度值大多过亿,其中最高的#当代年轻人买基金现状#阅读量截至3月11日已达7.8亿。该类话题讨论下“看不了绿色”、“韭零后“等创造性表达出现频率极高,新颖且具有社交活力,层出不穷的基金梗与网络热词成为了网民参与基金热的一种入场券与身份验证。最后一类则是主要以媒体为主导对90后新基民这一群体衍生出来的一些特有现象进行报道探讨而产生的话题词条,如#基金圈饭圈化是好现象吗#、#基金投资成年轻人社交工具#、#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等。
三、为什么基金会频频出圈?
1、从与股票的对比看基金在舆论场的热度铺垫
相对于另一个被网民热议的话题:股票而言,大多数人对股票市场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其入市门槛较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网络上谈论股票的人群年龄分布也集中于30~39岁的经验和收入都较为丰富的中青年群体(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对比来看,基金的风险和收益都较为稳妥、资金门槛低、第三方交易平台让交易门槛进一步降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吸引众多年轻人投资的是基金而不是股票。
此外,围绕股票话题在舆论场上的表现来说,网络上对股票的讨论一般以股票博主、特定论坛等较为封闭的场所为中心进行,从进入网络社交平台热搜榜单的股票类词条来看,也多为#A股#、#股票新基金募资降3成#等行情播报类或是与知名度高的企业或人物相联系时,如#小米集团将增发10亿股股票#、#特斯拉宣布将抛售50亿美元股票#等,进入榜单的频率与热度值都远远不及基金类话题的表现。整体上而言,股票类话题在舆论场的表现是更为低调的。
2、基金在舆论场的热度扩散
在基金本身具有的吸引年轻一代的属性之外,其在舆论场的热度扩散还是由基金群体基数增大以及该类话题特点化的网络传播相结合达到的。
时间变化下,90后逐渐进入职场,拥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之后进入理财投资领域是很自然的现象,这也导致了投资基金群体整体年龄段的一定前移。其次,近年来,互联网上关于互联网金融、信贷的广告可谓是铺天盖地,上网时不经意间弹出“XX基金X日年化”、“收益率达XX”等标语诱惑性极强的跳转入口也是家常便饭,似乎都在暗示年轻网民此时买基金是实现财富自由的不二选择,这些密集的推广和宣传也就成为了许多投资新手会选择基金理财的第一块跳板。
如果把这一阶段选择基金的人群算做基金热潮的早期入场者,那么之后基金的大热出圈则很明显地附着了90后年轻一代网民的特性:外扬。除开90后上网基数和其网络黏着性的强度因素考虑,相比于80后,90后在舆论场更高调、更愿意公开表达,也更擅长于用创新吐槽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解释,而在泛娱乐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这类对传统理财现象或概念娱乐化解构的表达方式也更能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优势地位,使得基金的热度扩散由早期投资者到后来的投资者乃至一般网民的速度加快,带动基金的相关话题讨论上浮,近期舆论场的基金热潮由此形成。反过来说,这种大热与“出圈”配合互联网金融未曾放缓的基金宣传进一步吸引新基民“跑步入场”,达成“没买过基金”到“尝试买基金”的转化。
3、从热度的落地点看基金热的细分原因
将以上基金热的相关特点联系主流媒体对“基金成年轻人社交工具”、“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的现象报道,从网络热度的具体落地点做综合分析,显示的是基金热中几种供需关系的成立。
(1)对理财这一基本需求的满足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基金热潮中的主要人群是90后,他们拥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时间段还不长,金额一般也不大,但这一年轻群体对理财投资逐渐开始重视,理财意识开始觉醒、提高,购买基金会成为了他们进行初步理财的优先选择。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90后的网络标签之一做个有趣的参考:在早期,主流媒体在对一些事件的报道中总结构建了“90后年轻人不爱谈恋爱、沉迷搞钱”的舆论印象,这些标签化表述虽然不能说十分强势,但这些标签表述的流传、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对年轻一代理财热、理财人群基数的扩大也许也起到了一把小推力的作用。
(2)与社交这一衍生需求的契合
“谈感情经历太隐私、谈一般话题过于无聊容易尴尬,但没有人会拒绝赚钱”,由于网友热议时提到的上述类似原因,基金正成为年轻人社交破冰的完美选择。无论是成为饭后谈资、基言基语冲上热搜、还是基金讨论区成为了相亲角,实际上都是因为谈论基金可以带来的衍生功能,即满足了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
其中值得一提的“基金经理饭圈化”现象也可以说是基金与年轻化社交要素的一种碰撞与融合,通常饭圈作为带有年轻群体色彩的一个社交圈层与基金话题的交汇一方面体现的是买基金市场年轻势力的涌入与其对另类讨论基金的高涨热情,另一方面在#基金饭圈化是好现象吗#话题讨论下,也可以看到不少对饭圈化基金经理的反对声音,该部分观点认为这类炒作容易促使盲目投资行为的发生,是对这一现象更为警惕和严谨的表态。
四、不可忽视的风险和问题
基金的群体基数扩大以及年轻一代基民的涌入是事实,问题在于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流入是在基金广告的刺激以及趋同、跟风心理下做出的决定。这就导致了一个风险的产生,即在这类人群的买基金需求大部分或全部是由外部原因调动产生时,他们自身对基金和理财的基础认知是否足够对真实的市场反应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在理财意识淡薄也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冲动之下的基金投资很大可能上会变成亏本买卖。在主流社交平台、基金交易平台评论区也能经常看到,有关新基民用借呗、花呗来买基金,大学生用生活费买基金、头脑一热盲选基金等等的现象讨论,这类行为在市场行情还过得去的时候看不出太大问题,但在近期基金大跌的热搜之下可以发现,投资乱象所暴露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个人的资产结构完全崩溃,经济损失惨重。
在基金“哭跌”话题中,基金类话题的网络情感也有从以往娱乐性居多急剧转向担忧、恐慌的态势,热度规模持续冲击数亿高位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在这其中有多少是当初冲动“买基”的人群贡献的热度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这类人群的风险应对能力是较为缺乏的。在这样的几波基金热潮下,相当的知识储备以及理性、谨慎的理财观念更加不可或缺,才能避免被基金的潮起潮落淹没卷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