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多年前曾占据各大报纸版面,如今26年过去了,媒体的宣传报道方式也产生了巨变,张俊成近日再次进入网民视野,2015年创办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校长,向世人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逆袭传奇经历,他希望孩子们可以像自己一样,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从其成长故事成为励志范本,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其经历。透过当下新媒体报道方式,简要分析该故事是如何传播并取得了哪些网络反响?
依据网络信息发展动态,该事件报道经过了较长的舆情议论期。4月6日,陆续也自媒体平台账号报道《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现在成了一校之长!网友:真·知识改变命运》,开始揭开北大高考保安第一人的新闻报道篇幅,随后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账号聚焦北大保安、校长、励志传奇等视角,在4月8日可以看到相关报道有了明显的起伏。4月10日,相关信息的讨论阵地迁移至互动性强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舆情迅速爆发,北大保安实现逆袭的励志故事鼓舞了众多网民,“扫地僧”式传奇等网络正能量激荡舆论场。而在热度高涨的背后也离不开媒体的多层话题引导设置,头条新闻、央视新闻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正面报道,#27年前自考北大保安如今已是校长#、#北大保安第一人已回乡从教20年#等相关话题阅读量均过亿。
北大保安事件的舆论特点分析
1、网络传播渠道多元化,自媒体标题吸睛
从该事件的传播路径来看,网络环境下主流媒体不再是第一时间、唯一的传播信源,传播主体具有多元化,尤其前期自媒体报道中充满情绪性、设疑诱导性的标题为事件热度发酵铺垫,激发公众好奇心了解脉络从而点击产生流量。或许今天保安考上北大对受众新闻冲击力度没那么大,但这类在长达20年的时间跨度下产生的个例事件具有一定的信息稀缺性,网友对于北大毕业生去向及其人生轨迹形成网络围观效应。
从网络传播渠道来看,网民就此事态度表达在社交网络平台活跃性较强,网络声量占比最高。其次是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通过资讯报道获得较大的用户覆盖传播。比如热门文章中常见的《保安→北大毕业生→校长,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27年前逆袭成为北大毕业生的保安,如今怎么样了?》、《“北大保安第一人”27年后怎样了?学成回乡从教,如今桃李满园》均获得多个网站上百次转载,这类反差较大的现实故事往往能迅速刺激人们感官,促使舆论声量逐渐壮大。
2、名校光环下的励志故事具有强情绪感染性
对这一新闻话题层层抽丝剥茧,北大名校光环,寒门学子逆袭的励志故事,以及保安职业身份转变为校长带来的反差均成为推动热度浪潮的重要因素。不难发现网民在这些信息刺激下已然产生较强的热血沸腾情绪,随着26年后保安身份转变为校长并且桃李满天下等相关信息的进一步挖掘披露,新闻报道中传递的励志经历、努力拼搏精神、正能量价值取向振奋人心,获得了网友的怒赞支持,形成更强烈的情绪表达和认知较量。这表现为网民倾向于认同赞誉该保安励志故事、知识带来命运巨变的正面表达,而对于相关质疑声音习惯性抵触。在社交媒体环境中,这类正性情绪具有明显的感染性,更容易在舆论场中得以扩散,比如“勤奋,好学,立志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学有所成,回馈故乡,励志!”等言论获得网友点赞认同。
3、读书有用无用论话题延伸探讨
“北大保安”逆袭成桃李满天下校长的成功案例,说明优质教育资源与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导向作用,从而更加激发网民对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有用论的教育思考,教育能够在改变命运的同时产生更高的社会价值。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也能看到很多网友“希望多宣传这种努力读书接受教育的正面安利,知识改变命运,九漏鱼不可取!”的呼声,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言论对于学子而言永不会过时。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