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台湾 宜兰 普悠玛 台铁 列车脱轨 火车出轨 6432次列车
(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10月21日16时50分,台铁普悠玛列车在宜兰苏澳新马车站附近发生脱轨侧翻事故。事故造成18人死亡,190余人受伤,引发网民强烈关注。普悠玛列车脱轨原因初判为转弯超速,目前,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舆情量于10月22日达到高峰。
2.1 舆情趋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台铁普悠玛脱轨事故”中,舆情呈“双高峰”形态发展,由于该事件为突发性事件,且官方救援及时,相关单位及时发声,故舆情周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现将舆情高峰分析如下:
①为舆情次高峰,普悠玛6432次列车发生脱轨事故后,由于其涉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工具,且造成了重大伤亡,故该事件迅速引起舆论关注,舆论主要关注乘客伤亡情况,同时部分网民为受伤台湾同胞祈福也促使舆情于10月21日达到次高峰。
②为舆情最高峰,出现时间为10月22日,舆论关注的内容有列车脱轨视频、最新伤亡人数和身份、救援情况、列车脱轨的原因和供应商信息等,部分媒体挖掘的乘客人物故事也吸引了网民关注。
2.2 传播平台
由上图可知,全网关于“台铁普悠玛脱轨事故”的信息中,平台传播量排行前三的依次是微博、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
82.75%的信息来自微博,主流媒体官微在事件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凭借官方优势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台湾最新信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更新的事件进展和伤亡情况,引发大量网民为台湾受伤同胞祈祷祝福,同时其传播的台湾各界对于列车脱轨原因的猜测也引发网民对轨道设计与建造有无问题、追责列车供应商、司机操作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讨论。此外,@赵奕欢Chloe发布的“列车遇到意外乘客自我保护方法”的微博也引发网民广泛讨论。
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分列平台传播量的第二、第三名,分别为9.31%和3.99%,其客观性、即时性的报道,能够使网民更为全面的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扩大了事件影响力,增强了事件的传播效果。
3.1 媒体报道分析
42%的媒体报道聚焦台铁普悠玛列车发生脱轨事故。10月21日16时50分,由树林开往台东的台铁6432次普悠玛自强号列车在宜兰新马车站附近的东正线发生脱轨事故,列车8节车厢全部脱轨。此次事故是普悠玛上路后的最大事故,也是台铁37年来最惨的意外。截至22日上午7时止已致18人不幸罹难、190人受伤,“北青网”“网易网”等媒体发文报道还原事故经过、死伤及救援情况等。
39%的媒体报道分析台铁脱轨事故原因。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行政院”“1021铁路事故行政调查小组”召集人吴泽成在22日首次会议后表示,事故原因是普悠玛过弯超速,且“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遭关闭。《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分别发表题为《台铁列车脱轨因转弯时严重超速》《台湾事故列车脱轨时严重超速》的新闻报道指出超速是台铁脱轨事故发生的原因。
9%的媒体报道关注台铁列车事故司机因涉嫌业务过失致死罪被提请羁押。列车司机尤某向检方坦承感觉列车加速时动力异常,经关闭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后,以手动、目测方式驾驶列车。尽管肇事时车速高达140公里/时,但司机却向检方供称,他认为车速仅82-83公里/时。“观察者网”发表题为《未承认全部罪名 台致18死列车司机交11万保释候审》的新闻追踪列车司机的最新状况。
6%的媒体报道关注马英九“背锅”台铁事故,多次控诉马英九的绿营名嘴周玉蔻在Facebook上发文,直指事故是马英九和毛治国的责任。此外,民进党“立委”段宜康昔日Facebook帖文被翻出,文中提及当年普悠玛日本厂商和马英九见面后,招标规格就降低,日商“赚得暴利”。
此外,有4%的媒体报道涉及其他话题,主要是网红侮辱普悠玛罹难者遭网民炮轰、关注遇难者信息等内容。
3.2 网民话题分析
台铁普悠玛10月21日发生脱轨事故,37%的言论关注普悠玛脱轨造成多人死伤,网民跟进传播官方公布的最新事故受伤及死亡人数,并对伤亡人员中是否有大陆籍乘客表示关注。
台铁脱轨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网民在网络平台通过各种形式为列车乘客祈福,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平安,此类言论占29%。
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原因成为网民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台湾当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原因初判为转弯时超速。但造成超速的原因跟责任所在,尚须再继续了解。由于调查尚未结束,舆论众说纷纭,讨论台铁脱轨事故原因的言论占16%。
此外,据台铁局长的对外说明称,事故列车引进自日本,有过弯不减速功能。部分网民借此讨论“日本制造”的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有关脱轨列车为日本制造的言论占14%。
另外存在4%的其他话题,主要是质疑官方公布的列车事故原因、借该事故攻击两岸关系等。
由上图可知,全网有关“台铁普悠玛脱轨事故”的网民言论中,负面情绪占86.6%,作为台铁37年来最为严重的事故,造成了18人罹难、190人受伤的惨烈后果,网民对此表示愤怒并质问脱轨原因等。正面情感占6.3%,主要是为事故遇难者祈福、点赞马英九主动取消宜兰支持特勤的警力让其全力投入救灾的行为。中立情绪占7.1%,主要是传播该事件、理性分析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等。
在“台铁普悠玛脱轨事故”中,“台铁普悠玛脱轨导致多人伤亡”“网民为列车乘客祈福”“转弯时超速导致列车脱轨”等内容是媒体和网民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与话题相关的“台铁”“脱轨”“台湾”“死亡”“受伤”“普悠玛”“平安”“超速”等词的热度较高。
10月21日,台铁普悠玛6432次列车发生脱轨翻覆事故,由于伤亡人数较多,被舆论称为“台铁37年来最严重的事故”。纵观整体舆情,台湾当局、媒体、网民三方力量共同发声,推进舆情发展变化。
21日16时50分,台铁事故发生,“东森新闻”“中天新闻”、TVBS等媒体误报许多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而造成重大伤亡;20时10分,《自由时报》发文《没绑安全带才酿重大伤亡?网友爆普悠玛本就没安全带》拆穿此前媒体报道,称普悠玛列车一般座位没有安全带设计,引起舆论不满,随后舆论将矛头指向台铁忽视安全设计;21日22时23分,急诊医学科专科医师、旅游健康顾问王士豪在Facebook上发帖《铁路车辆中不应使用任何类型的安全带》,在文章中引用英国铁路安全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分析了铁路车辆不能使用安全带的原因;22日,“中央通讯社”《中时电子报》等媒体纷纷转述王士豪的观点,进一步影响舆论场,及时缓解台湾当局的舆论压力。在此事例中,媒体报道导致舆情发酵,网民的参与先激化矛盾、后又平息争端,两者共同影响官方形象,推动舆情变化。
《联合报》22日评论称,长期以来,东部民众必须在“安全但抢票困难”的铁路和“不安全但不用抢票”的公路之间二选一,为此长期有“二等公民”的感受;这起事故披露了台湾东部居民处在基础交通建设不足情况下的可悲处境。23日,《联合报》发文批评台湾当局,称重大灾害发生后大官总是络绎赶赴现场,但他们没有受过灾害防救相关训练,更无判读成灾原因的专业素养,巡视现场毫无作用,反而干扰抢救工作。媒体敢于发声质问官方,展现民众不满之意,在适当释放民间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对官方应对提供参考,促进官方事后反思。
一个恶性事件发生后,不可避免会对官方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在此事件中,台湾当局能够及时回应舆论关注点,同时开放舆论环境,媒体自由采编、民众能够获取多样信息。相较于官方单一方面的信息发布,台湾当局这种勇敢接受舆论质询的态度,反而有助于维护自身形象公信力。
另外由于台湾的特殊地位,此次事件中中国大陆方面的应对也值得注意。22日,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人向事故中罹难的同胞表达深切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同胞表达诚挚慰问,官方回应较为及时。舆论方面,大陆媒体多关注事故援救情况和事故调查进展,内容多引用台湾媒体报道,报道客观、冷静。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电话:4006770986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