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进京证 外埠车 外地车 新政 限制 12次 摇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简介:2018年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通告明确,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省、区、市核发号牌(含临时号牌)的载客汽车,每辆车每年最多办理进京通行证12次,每次办理的进京通行证有效期最长为7天。这是北京市2013年取消长期进京证以来,对外埠车进京做出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相关舆情量在6月15日达到顶峰。
6月15日,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后,中国青年网、新浪网、观察者网等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传播报道,引发大量媒体转载,推动了信息的传播。同时,@头条新闻、@人民日报、@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等媒体、大V博主发布关于“北京新政:外地车‘进京证’每年限办12次,每次使用期限最长7天”的信息,引起网民热议,舆情量迅速上升并在当日达到顶峰。17日后,因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舆情呈平缓走势,讨论量相对较少。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的舆情信息中,传播量位居首位的平台为微博。在新政发布后,@头条新闻、@新京报、@财经网等大量位于北京的媒体官微及大V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传播,@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北京热门搜罗、@北京热门头条新闻等本地大V账号进一步对信息进行传播扩散,引发网民热议,尤其是北京网民的讨论。
其次是新闻客户端,新闻客户端因其定位功能和迎合受众碎片化阅读等优势,成为许多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这一影响生活的重要政策,对网民尤其是位于北京的网民有着更大的传播价值,天天快报、网易订阅等新闻客户端结合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的精准推送进一步促进了事件的传播。
再次是新闻网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官方网站发布了交通管理措施新政,新华网、人民网、观察者网等影响力极大的新闻网站对此进行了转载,搜狐网、北方网等新闻网站发表文章,对新政发表观点和看法,扩大了该信息的影响范围。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针对外地车牌的新政,引发大量媒体关注。
33%的媒体报道聚焦北京史上最严外埠车管理新政,“中国青年网”“东方网”等媒体对新政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报道,如:2019年11月1日起,外地牌照车进北京六环内和通州须办理“进京证”,每年最多可办12次,每次使用期限最长7天。非京牌车违规上路和停放都有罚则。
25%的媒体报道分析北京限制外埠车的原因,“新华网”分析认为,随着“外地车本地化”情况加剧,越来越多的外埠号牌客车长期占用本市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压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同时还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人民日报》也在报道中表示“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了”。
18%媒体报道涉及推行外埠车管理新政的积极意义,“新华网”发文称:新政出台有利于减轻交通压力,新政问世对于北京机动车总量控制也会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新政另一个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北京青年报》则表示,北京决定对部分非京牌车辆采取交通管理措施,是公共管理精准施策的一次有益探索,其治理效果值得积极期待。
13%的媒体报道关注限制外埠车对市民生活带成的影响,“凤凰网”、《杭州日报》等媒体分析认为,北京对外埠车的限制,虽然对于调控车流量有不小的帮助,但对于因为摇不上号而使用外地号牌的车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6%的媒体报道建议多渠道整合资源便于新政的实施,《法制晚报》发文建议,个人解决问题的办法五花八门,比如改乘公交、地铁,比如大家搭着用车等。但一些困难,靠个人无法完全克服,政府还需要做一些贴合实际的工作,最直接的就是做一些调查,整合一下公交线路,把一些站点重合较多的线路,调整到新的居民区去,方便更多的人。另外也可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公司和企业外迁,这样不仅缓解交通压力,还降低公与私的成本。
此外,其他新闻占比5%,主要是认为“进京证”是为普及新能源汽车做铺垫、关注外埠车限令动了谁的“奶酪”、建议开外地车的北京人赶紧卖车等。
近日,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引起了网民的关注。36%的网民观点议论进京证限办的影响,有网民认为这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有分析认为,新政不仅对常进京的外地人会有影响,还会对挂外地车牌的北京本地市民产生影响,此外有可能会出现有人在外地购买多辆汽车,轮流开往北京的情况。
21%的网民观点认为新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北京交通压力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规划管理没有跟上人民的需求。光是一味限制外埠车外埠车,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17%的网民观点关注政策出台的程序是否规范,部分网民认为颁布此政策应该征集民意、召开听证会,或通过人大审议。
15%的网民观点认为北京排外严重,外来人口在北京落户困难,限制小客车进京次数,更像是迫使外来人口离开北京的方法之一。更有网民吐槽,进京干脆不用办进京证,直接像去港澳台地区一样办签证好了。
7%的网民观点建议用其他办法解决拥堵问题。比如征收拥堵费、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增加公交车的趟数和路线、北京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摇号等。
此外,还有4%的网民观点发表了其他看法,例如认为北京车牌即将涨价;针对《人民日报》关于“上外地牌门槛低,违法上路成本低”的说法,认为《人民日报》措辞不严谨等。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北京市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的言论中,有23.4%的正面言论,这部分言论支持北京限制小客车进京次数的政策,认为北京的交通应得到及时的整治,此举有利于改善北京的交通状况等;有34.9%的负面言论,部分网民认为此举可能会给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会造成北京的人才流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交通问题等;有41.7%的中立言论,主要是客观传播此事、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交通拥堵问题等。
权威消息显示,目前每天进入北京市六环路范围内行驶和停放的外埠号牌车辆数量突破70万辆,无疑给北京带来一定影响,这势必稀释了北京机动车限行限号的效果,对缓解拥堵、治理空气污染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外地牌照车辆占用道路资源,包括停车位,对京牌车辆和苦等摇号的人群也不公平。因而,北京市发布外埠车入京新政,对外地机动车牌照予以进一步的限制,已经势在必行。
新政出台缓解交通资源压力
调控政策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缓解首都公共资源紧张的一剂良药。虽然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但新政完全能够保障民众短期来京办事旅游的需求,实际上并不会给民众造成大的影响,应该理性看待。新政出台的同时,北京市正在进一步加大公交、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公交线路,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和运行时间,回应市民的出行需求。此次发布的新政,其治理效果是值得积极期待的。
新政出台兼顾人性化与公平性
北京市发布的新政,一个显著的特点,不是立即执行,而是给了将近一年半的缓冲期。其实使用外地牌照的机动车,除了少量是进京办事或者旅游、短暂停留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居民在使用。一部分是京籍摇不到号的,另一部分是非京籍但在北京工作的。对外地牌照的进一步限制,将影响一部分人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等。在新政正式实施前,留足充足的时间让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也展现了新政人性化的一面。
外地车长期在北京使用,会影响到北京市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因此通过调控适当的对外阜车辆予以限制是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的应有之义。此次新政彰显刚性管理和柔性服务之间的平衡,既可以满足外地车进京办事的需求,又可以管控“钻空子”的人,这样的政策释放出更多积极的信号,为北京的交通提供了政策保障。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6月26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