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签:教科书式 执法 上海警察 人民日报 公安部长
简介:2018年5月13日下午,上海执勤交警在一处开放式公园附近道路发现无牌车辆。警察依法对驾驶人进行问询,经过口头传唤,三次警告,在驾驶人仍不出示驾驶证后,警察使用了催泪瓦斯。在整个执法过程中,警察没有阻拦周围人的拍摄行为。随后,记录此次执法过程的视频走红网络被网民称赞为“教科书式执法”,引发舆论热议,相关舆情量在5月18日达到顶峰。
在“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事件中,2018年5月13日,@天中捕快发布了一段关于“现场民警依法使用催泪剂”秒拍视频,只有寥寥数人进行转发评论。14日,@yikecat发布视频后续。在13日至16日这段时间内,视频受到@Weaponmagazine-肖宁、@胖子陈越、@风的节奏吹等自媒体博主的转发,转发量不大,尚未引起舆论关注。17日,@新浪视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官微对事件进行了转发传播,引发网民关注,舆情量急剧增加。18日,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相关信息进一步传播,《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这段视频火了!网友点赞“教科书式执法”》一文为舆论定调,“央视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媒体网站对于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推动了舆论的进一步发展,舆情量在当天达到顶峰。19日后,由于新闻的新鲜度下降,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舆情热度也开始下降。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关“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的舆情信息中,传播量位居首位的平台为微博。作为重要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拥有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功能,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媒体人。在该事件中,事件的传播起源及主要舆论阵地均为微博,@人民日报(政府官微)、@头条新闻(媒体官微)、@天中捕快(自媒体)等对事件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推动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在短时间内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事件。
其次是新闻网站,虽然其信息量远远低于微博信息量,但媒体重大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引导舆论朝正面方向发展。其中,“中国长安网”“搜狐网”发布的《“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火爆,那是对“看得见”公平正义的呼唤!》《这段“教科书级”警察执法视频火了,网友:最后说的真好……》成为传播转载的热门文章。
新闻客户端在“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新闻客户端开放了自媒体账号功能,许多自媒体人纷纷发表相关文章,传播事件信息,发表对事件的看法。
近日,一段被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转载,获得网民的点赞,同时也引发媒体关注。
30%的媒体报道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获赞,《滨海时报》发文《警察教科书式执法 因规范获赞许》,“央广网”发文《“教科书式执法”视频引网友点赞》,另有“北方网”“辽宁新闻网”等媒体相继发文点赞上海警察“教科书式”的执法行为。
25%的媒体报道认为“教科书式执法”彰显执法自信,“红网”发文分析,“教科书式执法”彰显“镜头下”执法自信,如果权力习惯了在镜头下运行,就习惯了在监督下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科书式的执法”就是为了更积极地直面无死角的监督环境。让警察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与其说这是一种执法细节和规范的要求,不如说它是新的执法理念的重塑。
18%的媒体报道呼吁各地多推行“教科书式执法”,“法制网”分析认为,这种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文明有序的执法规程势必应大力推广,成为“教科书”式的参考。《南方都市报》也分析认为,这种“教科书式执法”的出警行为,说明规范化执法操作目前正处在从教科书到大量、反复实践的落地进程中。大量、反复且常态化地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是社会之福。
14%的媒体报道解析“教科书式执法”走红的原因,“胶东在线”分析认为,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执法,被网众怒赞“教科书式执法”,原因有两个:一、这说明暴力执法现象的确存在。二、民众对文明执法充满期待。
8%的媒体报道涉及“教科书式执法”带来的启示,“金羊网”发文认为,“教科书式执法”带来双重启示。其一,只要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既不纵容违法者也不迷恋暴力,就能在确保执法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公众对执法部门的赞同。其二,每一次依法执法都是一次生动的普法课。另有其他媒体观点认为,“教科书式执法”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另外5%的媒体报道关注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教科书式执法”的网络舆情走向、贵州毕节民警“教科书式执法”等内容。
近日,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发网民热议。25%的网民观点点赞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认为该上海警察在依法执法的同时,一步步实施了相关程序,既不退让也不冒进,既呵护了程序正义又维护了执法尊严。
20%的网民观点谴责违法者抗法,相对于上海警察的“教科书式执法”,该男子的一系列反抗言语行为也是典型的“教科书式耍无赖”。
17%的网民观点批评女涉事者妨碍执法,女涉事者在警察执法时撒泼,阻碍了警察正常的执法行为,扰乱正常公共秩序,属于妨碍执法,且后面该女子大叫“警察打人了”的造谣行为更是让人不耻。
13%的网民观点认为上海警察执法态度蛮横,该上海警察执法时言行粗暴,用手指鼻子的行为很不文明。
部分网民认为上海警察在镜头下的执法,喊话整齐,应该是事先有准备,且警告间断时间太短,根本没有让人反应的时间,因而9%的网民观点质疑上海警察行为作秀。
7%的网民观点希望大力推广标准化规范化执法,全国警察能以上海警察的“教科书式执法”为标准,有效使用强制措施处置阻碍执法行为。
5%的网民观点表示执法程序不够人性化,虽然这段执法被称赞为“教科书式执法”,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遇到强势或弱势群体都难免发生意外,强势群体在喊话阶段可能会有危险性举动,而老人、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则会显得过于粗暴。
此外,还有4%的网民观点涉及拍摄者居心不良、政策执法操作不需要大肆宣传等内容。
由上图可知,在网络平台关于“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相关言论中,有4.8%的原帖,主要包括“上海警察现场执法视频走红”“独家采访出警警察”等内容。28.6%的评论,主要包括“点赞上海警察文明执法”“希望全国推行‘教科书式执法’”等内容。66.6%的转帖,提高网民对于这一话题的传播关注度。
由上图可以看出,上海网民对话题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贵州和北京。上海是事发地,上海的本地博主对该事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故上海网民对此事件关注度最高。贵州省毕节市交警队员检查酒驾时的一段执法视频,被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第二集”被大量传播、点赞,故贵州网民关注度比较高。属地在北京的《人民日报》率先点赞“教科书式执法”,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同时,北京网民基数大,网民之间的交互频繁,故北京网民关注度也比较高。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网有关“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的言论中,正面言论占56.3%,主要是支持点赞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行为。中性言论占24.5%,主要是传播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的相关信息,推动事件信息的进一步扩散。19.2%的负面言论主要是认为上海警察过度执法、质疑上海警察行为是在作秀以及拍摄视频是为了炒作等。
上海警察的一次正常执法,被网民称赞为“教科书式执法”。从记录的视频来看,警察有步骤地执法,坦然接受群众监督,整个处理过程中语言规范,动作果断,赢得民众的理解、支持在情理之中。回顾事件,我们深入地看上海警察的“教科书式执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思。
镜头下的执法是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回顾今年的涉警案件,“警察打人啦,快来看啊”成为了当事人吸引关注、搅动舆论场的“万能钥匙”,然而,这一次,当事人妻子大呼“警察打人啦,快来看啊”却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因为这一次执法者没有惶惶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公平正义由此传播开来。在互联网时代,执法者适应镜头下的执法是必然趋势。在不影响执法的情况下,接受镜头的监督,民众看到了执法的全过程,也就自然地避免了造谣和恶意中伤的舆情,也有利于社会舆论走向理性。公平、公正、公开是民众对法治精神的朴素理解,从这次事件的评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唯有公平、公正、公开才能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对执法者来说,这是时代给出的一个必须严肃回答的考题。
知法懂法是执法者最深的底气
近年来,面对镜头下的执法,执法者显然还没有适应,生怕把自己置于公众的舆论中,引火上身,从而导致法律执行疲软。网络谬论和所谓“民意”让违法者有恃无恐,执法者瞻前顾后。如果作为执法者总是直不起腰杆,久而久之法律也就没了权威,社会也将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如何实现对法律尊严的维护,是执法者面临的大问题。每一个执法者对法的理解就是其最深的底气。知法懂法,就意味着充分了解法的适用法的渊源;就意味着,对法的敬畏,和执法时的审慎;就意味着,在面对执法对象时,知可为知不为。这次走红的“教科书式执法”给执法者执法注入了“强心剂”。面对违法行为,执法者始终存公心、谋正义,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正确的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所作所为必然是经得起法律法规的考量,经得起人民群众的评判与审视。
让公平正义被看见是法治宣传的要义
此次“教科书式执法”所遇情况、所进行的操作,对执法者“应该怎么做”提出要求,“如何规范做”给出了指引和示范。只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法治共识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正能量。此番执勤警员的规范化操作得到公众的认可,说明只要诉诸规范性文件的执法行为,就能获得更多信任与共识,也在向执法者以及普通社会公众展示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状态。因此,执法行为,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的整治,同时也是一次对法治的重要宣传。作为执法者,如何在执法过程让公平正义被看见,是执法过程中的内在责任和使命。“教科书式的执法”值得每一个执法者去躬行实践,只有当这样的执法方式不再成为媒体宣传要点、政府官员的报告重点,“教科书式执法”真正意义才得以最好体现。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蚁坊软件
鹰眼舆情观察室
2018年5月23日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at]eefung.com负责人:张明)